诗中的那些地名啥意思
来源:新民晚报   编辑:王瑜明    2015-06-05 19:27

  小编的话  唐诗中,有很多地名,这些地名,都有其弦外之音,你能读懂吗?

 

  民歌风与弦外音

  潘向黎

  也许是时代唤起的某种觉醒,读唐诗经常如对一幅山河图卷。杜甫名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一口气用了剑外(指剑门以南)、蓟北(指河北,安史叛军的巢穴)、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六个地名。而李白更甚,居然四句连用五个地名:“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峨眉”是峨眉山,“平羌”是平羌江,即青衣江;“清溪”是青溪驿,“三峡”指乐山县黎头、背峨、平羌三峡;“渝州”,即今之重庆。考虑到“三峡”是三处,所以这首诗里的地名,其实是七个。天才就是任性。

  诗中出现地名,不期然地,会使诗歌带上民歌味。民歌,常常就是从地名或者某处著名的山川唱起的——“我们新疆好地方啊”“人说山西好风光”“太湖美啊太湖美”……当然,也可能是诗人才气过人,不惮质实的名词有碍诗境,炫技般让它们在诗中频频出镜。

  就以李白为例。“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荆州麦熟茧成蛾,缲丝忆君头绪多,拨谷飞鸣奈妾何!”——《荆州歌》中,“白帝城”“瞿塘”“荆州”三地名,使全诗显得真实而质朴,增强了酷似民谣的风味。《横江词》(其一、二)颇为相似——“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扬子津。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海神东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出现“横江”“西秦”“汉水”“扬子津”“天门”“浙江”,显得全诗用语越发浅近,有如船夫所唱的歌谣。比喻也夸张一如民歌,寄托的是世情可畏、世途难行的深重感慨。

 

  在《长干行》(其一)中也可见相同的情形:“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诗中出现的地名有:“长干里”“望夫台”“瞿塘”“滟滪堆”“三巴”“长风沙”。诗写一对青梅竹马的小夫妻,两情缱绻,丈夫去了四川,妻子在家中思念盼归,最后说:什么时候你要从四川回来,提前写信来告诉我,虽然长江边的长风沙离家很远(一说从金陵到长风沙有七百里之遥),我也会不辞远道赶到那里迎候你的。因为这些地名,故事愈显质朴,氛围愈显静好,全诗的民歌风格强烈,女主人公性格憨稚率真,心思单纯热烈,人物惹人怜爱,浓烈而真挚的爱情有如传说。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燕山、轩辕台、幽州、长城,《北风行》中的这些地名,不但是叙事的元素,而且以其强烈的地域色彩和暗示作用,营造了强烈的悲剧基调和抒情氛围,其中“燕山”和“黄河”还是想落天外的夸张之必备。

 

  地名的另一个作用是强调距离。在诗中,地名能侧面写出愁苦的由来(如远离长安,如欲归不能),又留出足够的空间供声势浩大的感情往来呼啸奔突。如:“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秋浦歌·其一》)又如:“客自长安来,还归长安去。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也有一些地名并不确言其地,也并非实指一处,而是在用典,词约意丰,时带弦外之音。

  《书情赠蔡舍人雄》有“尝高谢太傅,携妓东山门”之句,“东山”是谢安隐居之地,李白仰慕和向往谢安的境界——“暂因苍生起,谈笑安黎元”,因此“东山”是用典。当然此诗明确写出了谢安。还有不露痕迹的用典:“我纵五湖棹,烟涛恣崩奔。梦钓子陵湍,英风缅犹存”句,其中“五湖”和“子陵湍”都是用典:前者指范蠡辅佐勾践灭吴后,弃官泛舟于其上的五湖,后者指严子陵不愿为官,垂钓于富春江上,包涵了功成身退和隐而不仕这两种人生态度。李白盛赞了二者的高洁洒脱,品其弦外之音,他真正向往的,当然是实现了抱负之后的飘然退隐。

  诗中的地名,也颇可玩味。

一键分享到微博微信,请点击右上角

...
流量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