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的话 “道临大哥哥”、“老孙”、“道临老师”,著名配音演员刘广宁与孙道临有数十年的交情。如今她一一诉诸笔端。

 

  道临大哥哥

  刘广宁

  上世纪50年代,国产片《渡江侦察记》轰动影坛,孙道临的银幕形象深入人心。当时我是个中学生,课外戏剧组的同学希望能请孙道临到学校辅导座谈。戏剧组组长不断打电话,设法联系,口口声声“道临大哥哥”。我虽崇拜,但并非“追星一族”,亦希望和艺术家见面,聆听指教。不过同学们几经努力,最终没能请到道临大哥哥来校。这事亦不了了之。后来我也看了《王子复仇记》,对孙道临的语言表演功力十分仰慕,没想到这位大哥哥后来成了我的前辈老师。

  到上海译制片厂工作后,我曾在上影系统的各种会议活动中见到孙道临,亦听过他的朗诵与唱歌,但从未交谈。直到“文革”中期译制内参片,孙道临被借调到我们厂担任翻译、导演、配音演员,那时,我们才有了工作上的合作。我们称他“老孙”,我还把以前在《新民晚报》上看到的一则谜面为“爷爷我来了”(打一电影演员名),谜底为“孙道临”的谜语在闲谈中告诉了老孙。更有幸的是,那时有机会在内参片中与老孙搭档合作,在根据《悲惨世界》改编的《孤星泪》中,他配冉阿让,我配珂赛特。在《梅亚林》中他配法国王储,我配女友玛丽亚。可惜这两部戏都未公映。

  老孙借调我厂那段时间,不但工作繁重,且常要在中午骑自行车赶回去给年幼的女儿庆原安排午餐。“文革”结束后,老孙返回了上影厂。

(孙道临、刘广宁合作朗诵的唱片)

  改革开放初期,我厂已搬到永嘉路。有一天,一位唱片厂的女编辑来找我。我们本不相识,她告诉我:“外语学院要给外国留学生录制学习汉语的教材,他们在几十条音带中选了孙道临和我担任男女声朗读的那条。”“文革”后我们对老孙的称呼亦随当时,故事片厂同辈谓“道临老师”。这是我第一次录有声读物,录了教科书配卡式盒带的“实用汉语600句”,“汉语口语900句”,这些教材不仅热销,还被留学生们带回或寄回国去作圣诞礼物。和道临老师合作是我极其珍贵的学习实践机会,获益匪浅。有时录音结束已近午夜,衡山路唱片厂离道临老师住的武康大楼,离我住的新华路走回去都不算远,可晚上走夜路我有点害怕。道临老师本来应从宛平路走到家最近,可他却绕远路陪我从华山路走到淮海西路。这样离我家近些,让我少走些夜路,然后,道临老师再折回武康大楼。

  因我先生的小提琴老师王人艺教授夫妇和道临老师是隔壁邻居,我们常带孩子去看望王教授及师母,有时会碰到道临老师。我的大儿子考入上戏电影导演系后,我亦带他去拜访道临老师。后来,我也曾在老师导演的电视片中担任解说。

  多年以后,我去了香港。有一年,道临老师去香港表演唐诗宋词,联系上了我。我赶去看他,并聆听了老师的朗诵讲座,相见甚欢。好久不见,我觉得道临老师虽衰老了些,但精神状态仍不错。

  那次讲座主办方估计不足,教室小了些,许多人要求进来听讲座,实在容纳不下。道临老师好心建议多加些座位以满足要求,最后碍于当地消防条例的人数规定,未能如愿。

  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到道临老师。

(作者刘广宁)

一键分享到微博微信,请点击右上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