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的话  在马六甲三宝山麓,如今竖立着一座“马六甲华人抗日殉难义士纪念碑”,那是1948年侨领戴愧生等人捐资筹建的,上面有蒋中正题写的“忠贞足式”四个金色大字。让我们回到那个年代,看看当年的华侨抗日义士。

  马六甲华侨抗日义士

  张林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由于美国参战,亚太战局发生重大转折,盟军海空军对日本发起逐岛进攻。日军损失严重,节节败退。英国与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在南太平洋采取联合行动,夺回被日寇侵占的失地。马来亚自从1942年2月沦陷敌手,到1945年9月光复,3年半间抗日救亡斗争没有中断过,因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有共产党活动。日寇入侵南洋,当地人在共产党领导下成立了大马抗日军,开展游击战和城市中的地下斗争,破坏敌军交通,炸毁敌人仓库碉堡,抢夺敌人军火,并不断组织狙击、暗杀活动。敌人为镇压抗日运动,不时以大逮捕、大屠杀与“三光”政策,残酷镇压当地无辜群众,至于抗日分子、游击队员一经查获,立即押赴马六甲的三宝山麓刑场枪决示众。据当地报刊报道和方志记载,在日军进攻马来亚半岛和统治初期,日军发动的大规模的集体大屠杀就有:“新加坡大检证”,“吉隆坡大肃清”,“槟榔屿的两次大检举”,“马六甲大镇压”,在新山、麻坡、马力四隆、文律进行的大屠杀,在森美兰州知知港、余朗朗等村进行的清乡屠杀,另有较小规模的屠杀达29次之多。日军在马来亚所屠杀的华人总数在15万人以上。

  1942年2月18日,日军驻马来亚的第二十五军司令官山下奉文大将开始执行“肃清华侨计划”。日军对华人的九条搜捕标准除了抓捕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等人和捐助抗日华侨外,第五条为:凡是中日战争以后来马来亚的中国出生的华人。日寇占领期间仅马六甲一地被日军屠杀的抗日军游击队和无辜群众就有2000多人。特别是1945年八九月,日本天皇已下诏“止站”,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后,日军一面撤退,一面更加疯狂屠杀抗日军民以至无辜,凶残兽行几乎无日无之。一时刑场所在的三宝山麓,日寇不但以绞刑、火刑、铡刑、机枪扫射等方式,还以剖腹、割耳鼻等惨无人道的手段泄愤。

 

  这是1945年9月4日发生在三宝山麓的一幕。

  黑暗刚刚过去。三宝山微曦初现,大批日寇士兵在几个骑马的军官率领下指挥队伍警戒屠场。从囚车押下的十一二个抗日战士竟然都是中国侨民。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有的皮绽血流,面无血色,有的奄奄一息,被敌人拖曳下来。走在头里的是个青年,虽然脸上挂着血迹,但依然昂首挺胸,目光炯炯,神色自若,丝毫没有畏缩怯懦之态。日寇军曹清点人数“验明正身”之际,这个青年从容地从队列中站出来,举起手大声地说:“我有个要求。我是中国人,我要看看自己的国旗才死。不可以吗?”

  军曹吃了一惊: “哦,你的,中国人?怎么……”

  “我是教书的,我爱我的祖国。”

  军曹表示理解,勉强地或者下意识地点了一下头。青年转身走上山坡,从胸前取出一幅破破烂烂的红布——红布里的青白两色已经残缺不全,红色部分则被烧焦了。

  中国青年用戴手铐的手高举旗帜过顶,然后放在嘴唇上长久地吻别……

  枪声响处,他身体晃了一晃,坚强地挺立着,然后慢慢地仰天倒下。像一座雕像,以一个豪迈壮美而优美的姿势,躺在马六甲荆棘丛生的荒草地上,浑身碧血。三宝山麓上空乱云滚滚,海风呼啸,似乎还荡漾着枪声的回响,余音悠长,经久不散。

  许多年后,马六甲老教育家、曾任新加坡教育部次长的王开炳先生向这位青年在台湾的亲人说起他的这一段见闻。原来这位中国青年在战前的那几年一直是他的朋友。同年同月的十三天后,即1945年9月17日,中国著名作家郁达夫去苏门答腊遭日本宪兵队活埋。距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将近半月,他知道他名叫傅庭模,是一位很好的雕塑家和油画家,还为王先生绘过多幅速写像。日寇侵占南洋之后,他们一同参加抗日活动,又成生死之交的战友。

 

  王先生说,日本鬼子兵残暴,他们枪杀傅庭模先生后,觉得自己被那个很有气概的中国青年教师压倒了。他们反而显得卑鄙、怯懦,恼羞万分,气得又将傅先生的遗体用军刀乱砍乱戳,肝肠寸断,抛洒了一地。王先生——过去虽说与傅庭模相识,但到他牺牲之后多年,才渐渐查知他的背景,还有这样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傅庭模是浙江浦江人,1919年出生在东乡一条风景优美的小溪畔、名叫中埂溪章店的小村庄,村庄村口有株上百年的大松树,远近还有许多樟树。树荫遮没了半个天空。树林里时常飘扬着他青少年时的嘹亮的歌声——他从童年时代就爱唱歌,因为他有一副好嗓子。也由于他做了“领唱人”,他的弟弟妹妹、侄子侄女们都爱唱歌,营造了家庭中有些现代化的音乐气氛,以至两代人的优良文化传统。这在抗战前的农村很罕见。

  傅庭模出生的浦江人称“书画之乡”。这是明清以来画家辈出的地方,民国后更多。傅庭模受很多亲友影响,自小爱绘画雕塑,在村校中埂小学读书时就模仿村里龙王庙的龙王神像和白衣庵的观音大士像,塑造小泥人给伙伴们玩。春节乡村家家做年糕,他也要捏许多米粉的小面人,猫狗狮虎分给弟妹们。三十年代初期,他在浙江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和南京钟南中学毕业,报考了省立杭州师范艺术科,读了一年就转学到了国立杭州艺专,专攻雕塑和油画。

  当年,杭州艺专名师如刘开渠、林风眠、柳亚藩、周圭、滕固、陈之佛、吕凤子等,都认为傅庭模勤奋好学,全校第一。志高气昂,富有艺术“天赋”,是不可多得的可造之材,尤其在雕塑方面,不用多久就能木秀于林,出类拔萃,在造型艺术界头角峥嵘。

  抗日战争开始时,杭州艺专从西湖之滨迁往庐山牯岭上课。随着战局变化,又从江西迁往湖南沅陵,与北平南迁的北平艺专合并后继续迁往昆明。1941年再迁四川重庆沙坪坝松林冈。师生们千里跋涉,风餐露宿,都是自背行李,一路上一面宣传抗日动员民众,一面仍旧写生上课。中国学生战时的学习生活莫不如此,不止是艺专一校。

  傅庭模的同班同学刘鲁也、刘德馨抗战一开始就是“战区流亡学生”。1937年曾偕同傅庭模到浦江度假,以此躲避敌人的飞机空袭。他们一到乡下,就同亲友中的青年加入当地民族解放先锋队的救亡运动。一同到青少年和农民群众中去,教歌、演剧、演讲,还与农民一同参加军训,准备组织抗日自卫队。后来因为政府教育部门发出公告,催促师生返校复课,他们三人才离开浦江回校。雕塑系女同学蒋先进是南洋归侨,艺专教师的爱女,也是傅庭模志同道合相知很深的好友。1942年两人本来要一同投考教育部受侨务委员会委托代为招考的南洋师资训练班,去马来亚从事华侨文教工作。但临近受训,因家长阻挽被迫退学。两人不得不从此劳燕分飞,挥泪话别。他俩原以为抗战胜利后可以重新聚首,再续良缘。谁知一朝分手,竟成永诀。

 

  两人临别时,蒋先进曾对傅庭模有一句戏言:“等你去南洋成就了大事业,成了英雄、名人、侨领、教育家,为我们中华民族作出了贡献,我再来为你塑座青铜雕像!”

  一语成谶。在马六甲三宝山麓,如今已竖立起一座“马六甲华人抗日殉难义士纪念碑”,那是1948年侨领戴愧生等人捐资筹建的,上面有蒋中正题写的“忠贞足式”四个金色大字。

  多年以后,民国政府侨务部门请民政部门补发傅庭模家属抚恤金千金,并予以表彰。他家将此款项捐赠村中中埂小学添置校舍教具。

实时热点

一键分享到微博微信,请点击右上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