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的话 今年的万圣节格外热闹,好像身边的小孩儿们都在过。虽然还是有那么点儿“水土不服”,但可以预见,又一个洋节会渐渐为人接受。你有没有遇到相关的趣事、囧事呢?

 

  糖果难讨

  梁 凌

  夜,独自在家,忽听敲门声,问,谁?讨糖吃的!蹑手蹑脚趴门上,透过猫眼向外看,顿时魂飞魄散。门外竟有两个花红柳绿的“小鬼”,一大一小,在黄晕里站着,手里似乎提着灯笼。我迅速收回眼睛,定定神,战兢兢问,今天是万圣节吗?对!外面回答。明白了,是两个淘气孩子,不给糖果就捣乱,这才稍稍有些胆,重又趴在门上看。他们戴着可怕的面具,手里提着南瓜灯。想起早上外出,曾在路边看到一大堆这样的灯笼南瓜,原来是为万圣节准备的。不行,还是怕……阿姨害怕你们,不敢开门,我说。我们不可怕,门外的小鬼晃着身子说。就是要糖吗?待我找找。记得家里还有一颗大白兔糖,翻了半天,总算找到了。把门开一道缝,递糖。门外的手在接糖时,顺便要拉开门,吓得我“砰”一声关了。惊魂不定。

  先生和女儿回来,我刚一说此事,女儿就兴奋起来,太好了,可是我不在家,真遗憾!昨天晚上,我们在学校提前过万圣节,许多人都讨来了糖果。可是,你真的只给人家一颗糖?老小气了!她急得跳脚。先生也跟着急,说不是刚做了琥珀核桃仁吗?不是有蜜桔,不是有花生糕山楂片吗?唉,孩子们多失望啊!我也懊悔得紧,但还是忍不住申辩,说当时吓得都没有主张了,他们说要糖,我脑子里就只有“糖”了。可怕?他们戴了“鬼”面具?女儿问。可能不是吧,反正跟麦当劳差不多,我说。唉,那有什么怕?她说。我惊疑地看着她,这个小人儿,平时下电梯都叫人陪,这会儿竟胆大了,只能解释作:他们熟悉并快乐地接受这个洋节。我又想起什么,说那要是坏人借机敲门呢?女儿大叫:“把谁都当坏人?你看你看,信任危机了吧!”

 

  仔细想想,像我这样能猜到万圣节,也算是有一点点微知识了,还有许多人不知道呢。因为第二天早上,在小区锻炼,就听到邻居议论晚上的怪事:我一个老婆子在家,听到敲门,打开一看,呀,还当是牛头马面来了,啥糖不糖的,血压没有冲上来就是万幸……

  当然也有见识多的老人。多年前,我初次听到万圣节,就是从一老太那里,她有一个女儿在加拿大。某日,她兴致勃勃地谈论异邦见闻:万圣节前一夜,我女儿出门前把一大堆糖果放在桌上,并告诉我,一会儿会有戴面具的人敲门,你抓一把糖给人家。果然,不大一会儿,有人敲门。我打开门,人家知道是个中国老人,高兴坏了,竟还给我双倍的糖!

 

  我回来就翻万圣节的资料,知道它是个西方鬼节,最早源于两千多年前的欧洲天主教。他们认为,从10月31日这天起,严酷的冬天就要到来,亡魂会在夜间夺人命以求再生。人们在这一天熄灭炉火,把自己打扮成鬼怪吓走它们,后来演化成一场游戏,孩子们扮鬼,提着南瓜灯,去陌生人家敲门吓唬:款待或者恶作剧!大人们喜欢这些可爱的小鬼,乐得让他们满载。

  节日是人们对平淡生活的调剂,多一个洋节,快乐一下很不错,对我们的文化,也是一种补充。我们的重大节日,大多喜欢围绕亲情进行,内核是团圆,比较凝重。而西方的许多节日,是发散和外向性的,可以在邻里和陌生人之间游戏,多了幽默和天真,他们是一群长不大的孩子,到老都童心未泯。但是,万圣节这棵洋苗,有些水土不服,因为我们所受的教育是,不要给陌生人开门。看到“小鬼”,只有恐惧没有幽默,于是,许多欢天喜地的孩子,常常被挡在节日的大门外。

实时热点

一键分享到微博微信,请点击右上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