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的话 “四”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很特别的数字。数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色。如果说“一”最具哲学意涵,“二”最具对称意涵,“三”最具变化意涵,那么“四”则最具有总结性意涵。古人习惯于举四以称,像儒家有孔门四科(文行忠信)、佛家有四大金刚、市井则有四大忠臣、四大美女。“四”到底是怎么来的?

 

  说“四”

  刘骏

  “四”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很特别的数字。数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色,古称“数”学。如果说“一”最具哲学意涵,“二”最具对称意涵,“三”最具变化意涵,那么“四”则最具有总结性意涵。古人习惯于举四以称,像儒家有孔门四科(文行忠信)、佛家有四大金刚、市井则有四大忠臣、四大美女。好像不加上个“四”不足以体现其全貌。但“四”更多却是和不好的事情相联系。

  上世纪五十年代号召除四害,就是苍蝇、蚊子、老鼠、麻雀,可能有点引申上的关系。可这还不是最终答案,因为“四害”的产生又是为什么呢?明明后面还有蟑螂、臭虫一些个“候补道台”在。揣着这个问题,回去放不下,想了又想,这几日突然恍然大悟。

 

  这个源头原来在《尚书》里。《尚书·舜典》里载:(舜)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史记·五帝本纪》对此有更加详细的交代:欢兜进言共工,试之工师,共工果淫辟。四岳举鲧治洪水,试之而无功。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於是舜归而言於帝(尧),请流共工於幽陵,以变北狄;放驩兜於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於三危,以变西戎;殛鲧於羽山,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四罪”的形象已跃然纸上。后人又称欢兜为混沌,共工为穷奇,鲧为梼杌,三苗为饕餮,用这四种怪兽的名字以志其恶。《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史书,被儒家奉为五经之一,发凡起例,其影响可谓深远。后世各类事物但凡举四,非重即大。如用于地形者,五岳之外,有四渎、四镇;用于天文者,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用于哲学者,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道德经》中也说: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用于人物者,有通举各代而言之,四大奸臣如王莽、曹操、秦桧、严嵩;有举一代而言之,四大奸臣如蔡京、杨戬、高俅、童贯。要其用意,一则以显其权势之大,一则以彰其为恶之重。

 

  我们于此更是知道了,舜帝所以能干成一番大事,勘画十二有州,制服洪水,讨平叛逆,不仅在于其能和以孝、慎和五典、百官时序、四门穆穆、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不迷,还在于其惩恶扬善不遗余力,尤其对待恶势力,一个办法,除恶务尽。无独有偶,《尚书·胤征》篇里也讲述了夏的方伯胤侯征讨因为荒废厥职、致使天象混乱的羲和氏,文中胤侯对大家讲:你们看到过大火的灾害吗?那是“火炎昆冈,玉石俱焚”的景象。我告诉你们,“天吏逸德”,它的危害还要“烈于猛火”。我要率领你们“歼厥渠魁”,更要“旧染污俗,咸与维新”。这是何等的气势。这不也是古人惠赐给我们后人的宝贵的历史经验吗。

 

  《诗经·大雅》有一首诗叫《民劳》,诗凡五章,首章云: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无纵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曾不畏明。柔远能迩,以定我王。后四章皆于此意反复咏叹。诗的意思是说:老百姓已经非常辛苦了,应该可以过一过安宁的日子了,要把国家治理好,安定好四方,不要放纵宵小和那些贪残暴虐的人,他们从来就不知道什么是敬畏。毛诗序传并郑笺咸谓此诗作于西周盛衰之际,上下交侵,贪墨公行,天下鱼烂,莫可底止,遂有东迁之变,王纲废隳。读到此诗总是不免唏嘘落泪。想象着国家复兴在即,其来之何等不易,民众何等辛劳,倘不爱惜加护,诡随寇虐,任一切付诸东流,到时岂不晚矣。殷鉴不远,可不畏哉!

实时热点

一键分享到微博微信,请点击右上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