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正文

先生虽远行力量却永存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杨建国     编辑:王瑜明     2016-03-09 15:20 | |

  小编的话 3月4日上午,原本报文化新闻部记者杨建国得知周小燕离世的消息后,悲痛万分,他回忆起曾经和周先生忘年之交的友谊,写下此文。他说:“先生已远行,但她瘦削的身体散发出的强大精神力量,永存在脑海中时时浮现的音容笑貌里,激励着她的学生、同行和许许多多的人。”

 

  先生虽远行力量却永存

  杨建国

  3月4日上午,得知周先生离世的消息,悲痛之情,顿涌心头,一时之间,不愿相信已成事实。

  脑海中那张笑脸,一下子又把时光拉到了初次认识她的1984年。那年夏天,她的学生张建一参加国际比赛获得金奖,浙江省文化厅要开庆功会,我随周小燕、张骏祥到杭州采访。庆功会的情景已经模糊,但在西湖边散步时,她对我说的一番话还记忆犹新:“新的时代已经开始了,你看着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会在国际舞台上发光的。”那个年代,在国际比赛中获奖,还是很稀罕的事情,所在单位甚至会给予优先分配住房的奖励。周先生说这番话时,神清气爽、满脸自信的样子,深深地感染了我。还记得在一旁的张骏祥,也似颇有心灵感应般地点头称是。时间,证实了周先生的预言。中国音乐界的年轻一代,后来接连不断地在国际舞台摘金夺银。在他们的背后,正是站着一批像周先生这样辛勤的园丁,才能在各个音乐领域全面开花。

  从此后,每次见到周先生,都会打个招呼。尤其是去听音乐会时,只要看到她在场,中场休息或者演出结束时,总想听听她的点评。有一次到上海音乐厅听完一台声乐音乐会,站在延安路人行道上,针对演员表现,她给我讲了很多气息运用、发声位置、风格把握等等专业评价。见我拿出笔记本要记录,她笑吟吟地说:“你也不用原封不动地记下来,只要理解了,用自己的文字来表达就好。其实啊,媒体就是一座桥,架在专业工作者与业余听众之间;记者就是穿针引线的中间人,用能够让读者看得懂的语言写出来,才能真正起作用。”周先生专攻声乐,这番话虽是聊家常般边笑边说,语气很轻松,却包含着很多道理,让我在数十年新闻工作中,受益匪浅。

 

  我写过周先生的很多报道,其中最多的,是她与她的学生们。周先生与魏松、廖昌永、张建一、张峰、于冠群等等歌唱家的师生情,自是众所周知。在采访中,深感她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甚至有一种“护犊子”的执拗。有一次,张峰举办独唱音乐会,由于被人安排成一首歌献一次花,我写了批评报道。周先生看到报纸,马上打来电话,依然是笑呵呵的语气,说的却是青年人才是社会的财富,媒体要对他们多呵护。后来与廖昌永说起此事,他深有同感地说:“是啊,先生对我们很爱护,只要有事,她都会亲自站台。但是,每当我们要开独唱音乐会,先生总是要把我们叫到家里,一台音乐会的曲目要唱上几遍,一句一句地抠得满意了才让我们到剧场去演出,管得严着呢。不过,她身上总有一种精神在感染我们,所以,大家都愿意。”

  对门下学生爱护有加,对师出別门的年轻人,她也总是心胸宽广地敞开家门。方琼、万山红、杨学进等等歌唱家,都因为受到了她的指导后歌艺又有长进,敬称她为恩师。2013年春天,旅欧青年歌唱家石倚洁回沪时,对我流露出向周先生求教的想法。他的声乐起步虽得到廖昌永、魏松的指导,却一直在国外学习,因此又不大敢冒昧登门。想想周先生平时从不拘泥于门户之见,所以,我马上就与周先生联系,她非常干脆地回答:“来吧。”那一次,周先生弹琴,石倚洁演唱,一曲《魔笛》咏叹调《多么美丽的肖像》逐字逐句地“过堂”。我在旁边录像,一个多小时下来,周先生毫无疲倦之感,还说了很多鼓励的话。石倚洁收到我给他的录像时很激动,他说:“这是最为珍贵的记录,将会影响我今后的歌唱生涯。”

 

  尽管与周先生的交往,经常是有采访的动机,但时间长了,结下了深厚的忘年之交友谊。因此,应先生之邀,参加过她的88岁生日聚会,还一起吃过年夜饭。有一年春节去她家拜年,那时她还住在复兴西路的洋房里。弄堂里很冷清,推开她家门,却是热腾腾的气氛扑面而来,一看都是上音的学生,正围在电视机前对着春晚的录像,听周先生分析评点。在学生们中间,周先生笑颜绽开,变得性情率真,顿时年轻了好多。印象尤为深刻的,是那次她与《黄河大合唱》词作者光未然相隔60多年重聚。上世纪三十年代,光未然组织拓荒剧社在武汉宣传抗日,因周先生弟弟周德佑是剧社成员,因此经常到周家。那时,周先生还年少,但对这位志向远大的地下党员深有好感,常常参与他们的聚会。但后来,光未然北上延安,周先生赴法留学,从此音讯相隔。这次重逢,周先生又如当年的那个“小妹妹”,一脸问号,好奇地问这问那,光未然则似“大哥哥”,很多周先生的父亲周苍柏暗中资助共产党人的往事,被他娓娓道来。我把听到的内容写成了通讯《“大哥哥”与“小妹妹”》刊登后,周先生还开心地对我说:“我还是小妹妹吗?老太婆喽。”

 

  2005年,周先生以88岁高龄,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那段时间,报社收到了很多读者来信,希望转达对她的敬意,而她正在忙于一台优秀学生音乐会的筹划,实在抽不出空来一一回应。不过,音乐会一结束,她仍然亲自写了《答新民晚报读者的信》(刊登于2005年6月20日一版)。

  虽然先生已远行,但她瘦削的身体散发出的强大精神力量,永存在脑海中时时浮现的音容笑貌里,激励着她的学生、同行和许许多多的人。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