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正文

罗希贤:我学贺友直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罗希贤     编辑:徐婉青     2016-03-23 17:31 | |

  小编的话 今日贺友直先生的告别仪式,不少喜爱他的读者自发前去吊唁。若说我们从老师那里学什么?当然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还有为人处世、生活意趣和艺术化境。

  我学贺友直

  罗希贤

  有人说:你是学贺友直的。我欣然点头。有人说:你学了贺友直的精华。我慨然诺之。

  毫不夸张地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翻烂过三套《山乡巨变》。

  我出道也算早的,1969年就出版了第一部连环画《小厂走在大路上》。但我第一次看到贺友直,已经是入行3年之后。当时,他正在画《夜战牛脚岭》。我站在他身后,屏住呼吸,目不转睛,虽然不动声色,但是心潮如涌,甚至不相信自己能亲眼看着自小崇拜的大师亲笔画画。贺友直回头看看我,他可能心里在想,这小子老站在这儿干什么?

  贺友直的立意在一个“情”字,在一个“趣”字,这一点,我学了;贺友直的章法在一个“巧”字,在一个“活”字,这一点,我也学了。但是,他的天赋,他的狡黠,他的积累,他的化境,是我永远望尘莫及的。

  后来,我和贺友直成为创作室的同事,彼此也渐渐熟了。我非常幸运,能得到他的指导和教诲。我对外说是贺友直的学生,他不肯承认,可能碍于是同事的关系。但在我心中,贺友直永远是我人生的导师,艺术的恩师。

  我的成名作是《难忘的战斗》,那部书就是在贺友直指导下修正完成的。记得在他家里,一张矮饭桌旁,他一面抿着老酒,一面一幅幅翻看画稿,逐幅指教,毫不留情。

  我画《火种》得到他的帮助最多。当时我们是两个组的,分别在楼上楼下。他随时想起了什么,就打电话下来,建议我画面如何处理,背景道具加些什么东西……应该说,我走上风俗画的创作道路,就是从《火种》开始的。

  我在画《蔡锷》的时候,住在北京中央美院的招待所,晚上就寄食于在此做客座敎授的贺友直家中。每天晚饭后,有幸能成为一个编外的研究生,听他“面授机宜”。我回到客房,马上就记录下来,一周之后,居然也记成了薄薄一本。从北京坐火车回上海,贺友直和师母执意要坐公交车送我到火车站。三十多年过去了,每每念及,仍感念不已。

  出于对民俗风情的热爱和传统文化的感悟,二十年前我开始了风俗画创作。贺友直对此大加赞赏,他为我的风俗画展写了一篇序言《艺趣发自心眼》,里面写道:“希贤其实是一位连环画的高手。我与他是同行同事,对他的才能非常清楚。”“希贤久居上海,生活于市民群中,他熟悉他们,所以他的取材视角对准市井平民的日常生活,他追求的是人们生活平和安详融洽欢乐的意趣,他就有一种这样的心眼。”

  十年前,在我的建议下,大可堂开始编纂一本大型的《杂碎集——贺友直的另一条艺术轨道》。这套书收集了贺友直连环画作品之外的插图、中国画、画评、教案以及来自各方面的评论文章。在编辑过程中,我多次采访了贺友直和师母,零零碎碎的谈论,稍纵即逝的回忆。翻箱倒柜的搜寻,《杂碎集》终于成为贺友直研究的一本好素材。

  编辑之余,有感吟成七律一首:咫尺小楷竟神功,游戏坛中魚化龙;一脉文承无擂手,百年独步有吾公。乐居陋室蔬食淡,小酌寒窗老酒浓;幸有梓印堪传世,化境欲赏此书中。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