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纯蕾/文

  抽屉里有一张“一级运动员”证书,这事儿搁在我这个“运动白痴”身上,从小到大没少被小伙伴笑话。给我带来这份荣誉的,是脑力运动项目——国际象棋。要知道,下棋真的也很耗体力;更重要的是,它同样具有高度的竞技性。没有投入过竞技运动的人,无法感同身受。

  曾听著名教练分析过,国家队里谁不太有冠军相,原因是性格上少了那么一点点非胜不可的锋芒。爱看世界冠军棋手传记的我,还深深记得鲍特维尼克和卡尔波夫都有过类似的名言,前者说:“一个棋手要取得最高的成绩,除了天赋之外,至少还应当具备三种品质:热爱劳作、身体健康和战斗性格”;后者说:“我永远想成为第一,如果我不是一个棋手,那我反正要在某个方面争个第一。”

  不是所有人适合竞技体育,尤其是金字塔尖的那些人。当真输不起的,咱就别玩竞技体育了,也成啊。说真的,对一个具有争金夺牌实力的竞技体育顶尖高手说再多遍“重在参与”,终究不过是一种心理安慰与减轻压力的方法而已。当然要全力争胜,当然要对冠军宝座充满渴望。赢了,当然会狂喜;输了,当然会沮丧。这和享受运动并不矛盾,胜负本就是竞技体育的一部分,要享受就该享受这全部的过程。“重在参与”,恐怕更适合退役多年以后来体会,那时再回首,当年参加过的每次重大赛事,无论输赢,都是珍贵的回忆。

  当观众不再那么一味地热衷于奖牌,开始更多地关注和理解运动本身,这无疑是好事。然而,从什么时候起,讨论胜负与金牌,成了一种罪过?憾负、爆冷无缘决赛、尽快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竟成了“唯金牌论”的“经典语录”?从什么时候起,大家小心翼翼地措辞安慰,生怕伤了谁的玻璃心。究竟是谁的玻璃心呢?

  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无论运动员,还是观赛者,皆是如此。人生当然不止一条跑道、泳道,不止一个球场、射击场。观赏竞技体育,也不只有一种标准方式。谢谢你不苛求我必胜,谢谢你尊重我的付出,但也请你不要掩饰对冠军的无限渴望。当我赢了,为我欢呼;当我输了,为我惋惜。离开竞技,我们都还有别的舞台。这才真的痛快!

实时热点

一键分享到微博微信,请点击右上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