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妍/文

  发现某个朋友更新在朋友圈的照片别人看得见,你看不见,你会怎么想?

  被分组了,是否心里不是滋味,感觉“我把他当朋友,他只把我当路人”?

  这几天,有篇特别火的文章叫《“分组可见”是朋友圈最可怕的功能》,引起很多人共鸣。可是,先别急着愤怒,放下情绪,不妨理性地思考一下,如果没有了“分组可见”,朋友圈里的人会变得更加真实可信吗?

  当然不会。可以预计,发朋友圈的人只会越来越少。即使有人坚持发,也只是一些言不由衷、无关痛痒的话,或者纯粹分享工作罢了。

  曾有人将朋友圈比作自己的一幢房子,这种比喻十分恰当。自己的房子,你又怎能允许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随意闯入?所以,“分组可见”成了朋友圈最客气、最可爱的功能,它能让我决定,什么时候让什么人进入我的房子,更能决定让此人进入到哪一部分,是花园,还是客厅,或者卧室?朋友有亲疏远近,如此,我们也就有了社交的安全距离。

  当初弃微博用微信,是认同私密社交的重要性。移动社交平台Path的CEO戴维·莫林认为,确保被分享的私人信息质量的关键是限制用户实际能拥有的好友数量。在给定的时间内,人们最多能与大约150人维持稳定的社交关系。而现在,很少有人微信“朋友”少于150个了吧。因为工作的缘故,我微信加了越来越多的人,有的没见过面,没打过招呼,彼此全无了解,只知道是男是女,代表哪个单位,仅此而已。“朋友圈”不再是朋友专享,演变成了社会化的媒体,也许称之为“社交圈”更为合适。我们分享大量的鸡汤文表达我们的人生追求,我们分享了许多工作新闻向老板彰显我们的忠心,我们甚至会在一个想不起是谁的陌生人照片下点“赞”。

  但是,有的人仍把朋友圈当成日记本,愿意发泄在此,不希望太多人看到自己狼狈或傲娇的表情,屏蔽“不相干”的人,并没有什么不妥。相比“拉黑”的做法,分组倒是既能让我们保留自有的隐私领域,也能选择性地展现自我。你可以选择发布给自己信任或者和自己价值观相似的人看,避免一些不可控后果的出现。所以,分或被分,都看淡点。人生在世,谁没有几个不同的角色要演呢?

实时热点

一键分享到微博微信,请点击右上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