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就是说真话
钱宁
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他对曾参说:“吾道一以贯之”,曾参的领悟是“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15》)
曾参的领悟,确实深刻。忠和恕,是仁之两端——人与人关系中的两个基本准则。如果说,恕是底线,那么,忠就是高端。
什么是“忠”呢?就是说真话。孔子说:“忠焉,能勿诲乎?” (《论语·宪问7》)意思是,如果“忠”,能不直言相劝吗?可见,所谓忠,就是能对别人说真话。
在孔子看来,说不说真话,是衡量做没做到“忠”的根本标准。
他说“君子有九思”,其一就是“言思忠”——说话时要考虑是否达到了“忠”的标准(《论语·季氏10》)。曾参说:“吾日三省吾身”,首先反省的是“为人谋而不忠乎?”意思是与人商议事情时是否讲了真话?(《论语·学而4》)子路问事君,孔子回答:“勿欺也,而犯之。”(《论语·宪问22》)也是说,忠君之事,就是不要假话欺骗,宁肯犯颜直谏。
不过,忠之难,难在说真话。
首先,真话未必为对方所接受。俗话说,忠言逆耳。有时,言者诚心诚意,听者未必欣然。孔子于此深有体会。他说:“事父母几谏”——劝告高龄父母,就像是向君王进谏,即使不听,也要“劳而不怨”(《论语·里仁18》);他还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23》)——对朋友要好言相劝,劝不动时,应适可而止,不然会自取其辱。
其次,真话会给自己惹来麻烦。孔子一再告诫弟子要“慎言”,因为有时说真话的代价太大了。他以“殷有三仁”为例,纣王时的微子、箕子和比干,都是贤良,皆因屡谏纣王不听,一个被逐,一个被贬,一个被杀。鉴于这些惨痛的历史经验,孔子提醒弟子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论语·泰伯13》)万一陷入了危局怎么办?他说,发个违心之誓,喊两句口号,也是情有可原的。看来,孔子不仅讲原则,也讲灵活性。
尽管说真话难,在孔子看来,讲不讲真话,却是区分君子与小人的关键。君子“讷于言”,但“言忠信”;小人“巧言令色”,结果是“巧言乱德”。
人与人之间的最好关系,是相互间能说真话的关系;一个社会最好的状态,是人人能说真话的状态。从历史看,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可以从是否能说真话来衡量。
在君主制度下,明智的君王也会鼓励臣下“说真话”,当然,多数大臣也都学会了以说真话的姿态说假话,以表现对君王的无限“忠心”。那是一盘下了两千多年的棋,已成走不出的“死局”。
在现代社会,“言论自由”写进了宪法,这不能不说是文明的一大进步——为了保障人们说真话的权利,必须容忍他们说错话。真话未必都是正确的话,却一定是“真实的表达”。
不过,不要以为有了“言论自由”,就人人都愿意讲真话了,现实未必如此。很多时候,人们选择说假话而不说真话,倒不光是怕杀头坐牢,而是因为说假话的“回报率”有时要高于说真话。社会上,违心的拥护会比真诚的反对更能迎合领导;商业里,夸大的广告有时会比朴素的说明更能提高销量;生活中,会忽悠之人总比木讷之人更能混得风生水起。
人,不仅避害,还会趋利,人性如此。
因此,一个人既要不“避害”,还要不“趋利”,才能说真话,达到“忠”的境界。当然,反过来说,一个社会,如果说真话危险,说假话获益,那么,一定出了问题。假话盛行之时,“忠”便没有了,剩下的只能是“效忠”之类。假话的功用之一,就是测试人们是否愿意“效忠”,赵高“指鹿为马”,群臣附议,可谓一例。
今天,如果想检验自己是否真的“忠”于什么,不妨学一下曾参,也“三省吾身”:我说真话了吗?我想说真话吗?我能说真话吗?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
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
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
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
微信号:xmwb1929
有用、有益、有趣
街谈巷议微信
微信号:xinminwangshi
街头访谈,麻辣点评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少儿英语教育论坛|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陆家嘴金融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0900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 在本网站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美术设计、程序及多媒体等信息,未经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获得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的,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使用时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民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新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22899999 传真:021-62677454
邮箱:稿件处理 处理时间:9:00—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