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徐汇区湖南路街道张乐平故居。来源:中国文明网

  【新民晚报·新民网】刷墙、铺路、补绿……小区改造除了这些修修补补让居民有“获得感”的“老三样”外,还能不能有刷出更有“存在感”的“徐汇范儿”?近年来,徐汇区住宅小区综合治理工作在衡复历史风貌保护区实施“一小区一方案”,居住在这些老宅的居民受惠于基础设施“升级换代”的同时,也享受到小区人文软环境的提升,走出家门就能品味身边独特的历史韵味。

  对大多数居住在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居民来说,“72家房客”是现实的困难,房屋老旧、配套设施不足、物业管理不规范等等,但风貌区深厚的历史底蕴又是让他们享受了多年的“红利”。这些老宅如何综合改造?徐汇区的住宅小区综合治理工作,在风貌区里小区改造因地制宜提出了“改善居住环境,提升风貌区的人文环境”的思路。“天平街道是整体位于衡复历史风貌区内,街道以‘一小区一方案’,梳理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小区,确定了岳阳路170弄、安亭路43号、建国西路581弄、余庆路180弄、康平路207弄这5个示范性小区,根据居住人群、地理环境和历史渊源的不同‘定制’成戏曲艺术弄堂、名人故居文化弄堂、院士风采苑等。”天平街道副主任沈佩青说,风貌区小区综合改造要实现景观建设和人文环境的“双提升”。

  岳阳路170弄与上海京剧院一墙之隔,里面有部队的房子,还有售后房和商品房。过去大家都自扫门前雪,公共弄堂没人管,路面坑坑洼洼,墙面斑驳破旧,弄堂成了公共停车场,路灯没几盏亮的,治安和卫生堪忧。住了10多年的居民牛求勇告诉记者,“这条通永嘉路的弄堂基本属‘失管’,晚上一些吸毒人员聚集在弄内,失窃现象也时有发生。”小区综合改造列出了拆违、主弄堂、庭院等15项任务清单,包括安装维修防盗窗、整修路面、补种绿化等。

  “基础设施升级换代后,我们向隔壁的京剧院‘凿壁借光’,打算在弄堂内营造老弄堂文化+国粹文化的‘范儿’。”沈佩青告诉记者,主弄堂的墙面特地做成了拉毛,老房子墙体上增加些爬山虎,弄堂里还做些京剧发展历史、渊源等的展示,增加微景观等,与京剧院共同形成一个半开放的景点,到衡复风貌区的人们可以在这个“戏曲艺术弄堂”驻足逗留。

  中科院院士曹天钦和谢希德夫妇曾经居住过的建国西路581弄堪称“院士公寓”,这个只有37户居民的小区前前后后居住过24名院士。在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3栋日式建筑修缮的同时,小区结合科学名家的特色,凸显科技人文理念。“我们在小区辟出院士风采苑介绍院士生平等,在绿地分别设计梅、兰、竹、菊4个绿化小品,寓意四君子空灵淡雅的文化象征。”安亭路43号是栋被列为市优秀历史建筑的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公寓,这里也曾居住过著名专家学者,它旁边的弄堂通往夏衍故居和草婴书房。“‘转角遇到爱’,在弄堂转角做指示牌、导览提示,这条名人故居文化弄堂除了介绍43号这幢本身就很有特色的房子,还以弄堂为媒介,与夏衍故居、草婴书房形成一个微型文化旅游圈。”

  沈佩青认为,风貌区老宅的综合改造难以“大刀阔斧”,只能根据各自特点做“微治理”“微调整”,实现小区环境、居民素质和人文氛围的三重提升。这些老房子综合治理后的长效管理,由弄管会来“补位”老房子物业管理偏弱的“短板”。岳阳路170弄成立弄管会后,规范了停车收费,用停车费聘请了门卫和保洁工。小区管理进入良性循环,居民晚上回家再不用为没地方停车伤神,小区治安也大大改善。(新民晚报记者 袁玮

实时热点

一键分享到微博微信,请点击右上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