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六部口街那座幽静四合院

来源:新民晚报   编辑:徐婉青  2016-12-26 16:31

  小编的话 夏衍先生与新民晚报有很深的渊源,并觉得读晚报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大六部口街那座幽静四合院

  严建平

  1988年深秋,我去北京组稿,临行之前,报社领导再三嘱咐我,一定要去拜望夏(衍)老,向他致意。

  记得那天是11月1日,天气晴朗。约好下午3点去夏老的住处。

  夏老的寓所在大六部口街14号,是一个幽静的四合院。到了那里,只见门虚掩着,我推门进去,正房内有两位女同志正在聊天。其中一位戴眼镜的女青年迎上前来,我猜想她可能是夏老的秘书林缦,我们已通过几次电话。一问,果然是。她把我领到了夏老的卧室兼书房,并叮嘱我谈话不要超过20分钟。

  夏老坐在藤椅上,他正在看报纸,见到我,与我握了一下手,然后很和蔼地招呼我坐下。话题,自然是围绕着《新民晚报》展开。

  夏老说:《新民晚报》办得还是不错的,全国评奖第二(当时某机构搞了一次读者调查,评选最受欢迎的报纸,结果是《人民日报》第一,《新民晚报》第二)。夏老对体育新闻比较关注,他说:晚报体育版还是有特点的,(汉城)奥运会版面也不错,但奥运代表团名单没一次登全。他还关切地问起几位年轻的体育记者。接下来谈到“夜光杯”,他说,晚报副刊也是有特色的,但有的标题做得不够醒目。譬如前些日子“十日谈”登柯灵的《汉城九日记》,每天内容不同,是不是可以同作者商量,每篇另起个标题,《汉城九日记》可作副题,这样版面就生动了。

  夏老对上海的老朋友非常关心,希望林放的“未晚谈”能多写。他说:现在超构同志写得少了,(版面)自然受到影响。超构同志在政协会议上的发言很好,你们报纸好像没全文转载。我回答,摘要发了一部分。

  夏老又问我到北京看了哪些人?当我说到晚报创办人陈铭德和邓季惺先生时,他当即说,应该看看陈铭老,前一时期病情很危险,九十多岁的人了,对晚报非常有感情,不容易啊。

  不知不觉,谈话时间已超过半小时,林秘书进来示意了一下,我不得不起身告辞。我握着夏老的手说,我要代表全家向您致谢,我祖父平反昭雪时,您特地送了花圈。夏老望着我,问道:你的祖父是……我回答:是严独鹤。夏老“哦”了一声,亲切地说:独鹤先生是最早办报的,是真正的新闻界前辈,他很不容易,抗战时受到敌伪威胁,仍坚持下来了,保持了民族气节。还有张恨水先生,过去把他归入鸳鸯蝴蝶派,对他很不公正,现在应该有个适当评价。还有周瘦鹃先生,建国后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临别时,夏老再三嘱咐我,回去后向超构同志问好,并代问束纫秋同志好。

  1992年是晚报复刊10周年,1991年12月我给林缦写了一封信,想请夏老题词或者写几句话。过了没几天,她就寄来夏老的题词:更上一层楼。

  收到题词的那天,报社正好举行新年会餐,赵超构社长也来了,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参加报社的聚会。那天我正好坐在赵老旁边,于是向他汇报了夏老为《新民晚报》复刊十周年题词的事。赵老听了也很高兴,说:“你们要把题词的手迹制成版,在元旦当天刊登出来。”

  夏老说他喜欢读《新民报》,并“觉得是一件幸福的事情”。20世纪60年代有人曾向他讨教如何办好报纸副刊,夏老在答问中反复强调:“报纸的编辑要密切关心群众,要了解广大读者的要求和愿望,体贴他们的心情,诚心诚意地为读者服务。”他之所以喜欢《新民晚报》,支持《新民晚报》,就是因为《新民晚报》是一张关心群众、为读者服务的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