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的持续影响:后续性
凸凹
法国文学评论家朱利安·格拉克在《首字花饰》一书中,对作品的持久影响,使用了一个词:后续性。
而我们惯用的形容词是:永恒、不朽。这样的词过于严重,有绝对化的性质。
而“后续性”,词性中和,不否定变数,着眼于“影响”是个逐渐消逝的过程。
永恒、不朽的界定,也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后续性”就中和、客观了。事实上,再经典的作品,对后来的影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譬如《红楼梦》,刘再复把它视为中国的“六经”之一,认为它不朽,但前不久有人搞“最读不下去的十部名著”的网络调查,《红楼梦》居于榜首。
所以,我们不能停留在以往的经验认同,更不能一厢情愿。
不过,因为“后续性”的说法,把作品的影响看作是自然而然的过程,便不去做主观干预,令其自生自灭。而“永恒、不朽”的观念一旦形成,人们就不能承受或不甘于作品的消亡,人们容不得坐视不管的态度,要人为地强化。具体的,就是对所谓的名著、经典,要不断地宣介、不断地翻印,把旧文字当作新文本反复呈现在读者面前,提示、或者强迫你去阅读。
这很有效,我们的许多名著的“后续性”影响,就是这样延续下来的。如果听任那些冷僻的经典放在故纸堆里、或图书馆的铁木框格之上,除了书蠹,除了灰尘,断不会有人的目光多情地垂询。
这也是“文化传播学”存在的依据,有时候,重“传播”比重创作,对作品的“后续性”的形成,更有增益。从这一点出发,新媒体——网络、手机、电子阅读器等的“传播”作用就越来越凸显出来。“不朽”的情结,到底是一种心结,“轻蔑”的态度,挡不住它们的道路,尽管“永恒”的样貌越来越可疑。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
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
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
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
微信号:xmwb1929
有用、有益、有趣
街谈巷议微信
微信号:xinminwangshi
街头访谈,麻辣点评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少儿英语教育论坛|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陆家嘴金融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0900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 在本网站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美术设计、程序及多媒体等信息,未经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获得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的,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使用时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民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新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22899999 传真:021-62677454
邮箱:稿件处理 处理时间:9:00—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