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复旦听有名望的老教授授课,真是各有特色。
周克希漫忆琐记:复旦
周克希
甫进数学系,在梯形教室上大课,授课的都是有名望的老教授。数学分析课由系主任陈传璋主讲。一次我们几个同学在图书馆,误了上课的点,赶到教室门口,即被陈先生厉声喝住。几个因没有手表而迟到的可怜虫,只得当着一百多个同学的面,在梯形教室进门处罚站十分钟。教高等代数的,是黄缘芳先生(我相信自己没记错,老先生的名字里的确用了“芳”字),他长得像好兵帅克,圆脸短发,脾气也真的好。孙振宪先生说一口苏北话,他教解析几何与众不同,三根坐标轴不称x、y、z,而用希腊字母称ξ,η,ζ。其中的ξ,读音跟“克希”很相近。听孙先生的课,我仿佛时时听他点名一般。
那年头虽无大的政治运动,但小“运动”似接连不断。就连捉蚊子,也带有运动的色彩,每人每天捕蚊几何,都要统计上报。暮色苍茫、夜色四合之际,众多学生手执涂满肥皂的脸盆,伫立在登辉堂前的大草坪上,嘴里嗡嗡有声,待得蚊子聚集到头顶上方时,举起脸盆迅速挥扫。那场面颇为壮观。
印象中,当时我们都较疲劳,上课时有人撑不住,就会打瞌睡。金福临先生来上复变函数大课,见到有人打瞌睡,怒从胆边生,抄起手边的粉笔头掷将过去。可惜偌大的梯形教室里,要准确命中一个目标并非易事。往往是那个同学安然无恙,邻近的某个同学却遭了殃。
讲课最有声有色的,当数夏道行先生。他讲的实变函数论,是很艰深的。但听他讲课,真有点像享受。一个大定理,先从已知条件讲起,条分缕析,理清它们的脉络,然后考察所需求证的结论,往上推演通过哪些步骤即可证得结论。一边讲一边板书,等写满四块黑板(大教室的黑板是可以上下拉动的),已知条件和求证结果越靠越近,终于在下课铃声响起前,契合在了一起。时隔多年,具体的数学内容我已记不清了,但夏先生讲课的风采至今难忘。每次听他这么娓娓道来,我总觉得他不是在复述那些定理的证明过程,而是在亲力亲为当场推演证明它们。
校园里讲座很多。我去听过外文系伍蠡甫先生(他父亲是翻译《侠隐记》的伍光建)讲艺术史、中文系朱东润先生讲书法。印象最深的是评弹名家赵开生的讲座。当时由他作曲、余红仙演唱的评弹开篇《蝶恋花》红遍大江南北。于是中文系请他来讲开篇的创作经过。他逐句介绍构思时受哪些意象和曲调的影响。例如,写到“吴刚捧出桂花酒”时,他脑海中出现的是京剧黑头(花脸)的形象,所以这一句听上去有京剧花脸粗犷的味道。
跨系旁听,也是受鼓励的。我看了影片《献给检察官的玫瑰花》,得知影片的翻译是外文系的董问樵先生以后,慕名去听过他上的德文课。那时的学生,就是这么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