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中期,上海收藏家诗人蓝翔先生,偶然在当时上海知名的东台路古玩市场撞见我在悄悄收藏古陶瓷器,即约我喝茶。一月后文图并茂的二千余字的采访我的《藏瓷十年无人知》等文,在台湾大成报见报,后在大陆的一些民间收藏报刊转载,至此,我在上海民间收藏界“被”崭露头角。
1990年代初,上海市虹口区收藏学会成立,蓝翔任会长,我任副会长。1999年夏,上海市虹口区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开街,蓝翔与我等十几名民间收藏家应邀来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创办民间收藏馆。蓝翔筷子收藏馆,梁志伟文博堂收藏馆,后被上海旅游部门、上海收藏协会列入上海22家民间收藏馆名录,对外开放,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收藏爱好者欢迎。
重新开街的多伦路文化名人街,有三十几幢国家级省市级保护建筑。如中国唯一一所庙宇式建筑的基督教堂鸿德堂,如孔公馆,白公馆,杜公馆等,还有“左联”遗址,鲁迅故居等等,郭沫若、茅盾、叶圣陶、丁玲等都在这里留下文化气息。
当年,多伦路其实是中国第一条文学街,所以,重新开街后,住在多伦路上的蓝翔和我,就义不容辞担当起多伦路上的文化收藏活动的策划人角色,帮虹口区文化局策划了不少有影响的文化活动。
1999年最后一夜,上海一批文化名流和戏曲界名流及宜兴紫砂大师蒋蓉等汇聚多伦路迎新世纪,盛况空前。
2005年前后,我与左联纪念馆负责人葛建平,策划了两届“上海文人作家书法展”,沈善增还为左联纪念馆写了“左联赋”,至今还挂在左联二楼永久收藏。
上海市观赏石协会曾经进驻多伦路十年,后来我作为副会长、理论委员会主任,与会长一起策划了近十届奇石交流会,多伦路一度成为上海奇石理论研究收藏品交流中心,推动了上海当代赏石文化的发展。可叹多伦路因路面难以承受车载大石头的驶压,后石展移师他处。但很多赏石家在多伦路收藏到很多奇石精品,是玩石人最美妙的回忆。
记得“上海诗人报”创刊时,是我牵线搭桥进驻多伦路,由“左联纪念馆”免费提供办公室多年,现在改为“上海诗人”诗刊,成为上海诗歌界权威诗刊。
我与蓝翔进驻多伦路创办收藏馆十八年来,我已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了“收藏门”“雅玩门”“陶瓷门”“奇石门”等十五本原创收藏专著,创收藏界之最,与我微信交流收藏心得的收藏人,遍及本土海外。
情系多伦路文化名人街,感恩当年邀请我进驻多伦路创办文博堂收藏馆的师长朋友们。多伦路文化名人街现在已成为上海著名商贸旅游风情街,但这条路上流淌着更多的是古建筑的历史文化气息,近代文化名流的文学艺术呼吸……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
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
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
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
微信号:xmwb1929
有用、有益、有趣
街谈巷议微信
微信号:xinminwangshi
街头访谈,麻辣点评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少儿英语教育论坛|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陆家嘴金融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0900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 在本网站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美术设计、程序及多媒体等信息,未经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获得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的,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使用时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民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新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22899999 传真:021-62677454
邮箱:稿件处理 处理时间:9:00—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