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正文

晨读|常回家看看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黄培传     编辑:钱卫     2018-10-05 06:55 | |

  秋意渐浓,“中国老年节(即重阳节)”渐近。不过,关爱老人,不一定要等到重阳节。

  秋意渐浓,老年人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节日,“国际老年人日”和“中国老年节(即重阳节)”。

  现在这一代老年人,一般都是多子女家庭,倘若生活在上海,生活上应该还是很有照应的。关爱老年人,是我们的义务,我就生活在一个“母随我住”的大家庭。

  我们家尽管兄弟姐妹四个,自老父亲逝世后,母亲就同我居住在一起,乔迁新居后,老母亲仍然随我而居。二十多年来,一个大家庭,可谓平平淡淡、和和睦睦地生活着。现在老母亲已经九十有七,仍然灵活矫健、规律生活。清晨的晨练世界、上午的报刊杂志、下午的电视天地,一天生活也非常充实。每天早餐一杯牛奶、一个鸡蛋、一份小点、一碗稀饭已经持续了二十多年;午餐荤素搭配得随意也已经习以为常;晚餐则丰盛考究,以鱼肉虾蟹、鸡鸭鸽鳝为主,红烧肉也备受母亲青睐。当我的孩子夹着一块“红烧肉”对母亲说“阿娘侬吃”,当妻子提着一盘水果说“姆妈侬吃”,当孙子捧着西瓜说“太太,吃”时,我的心时常有一股暖流油然而生,祖孙四代同居一小区,上和下睦、其乐融融。

  兄弟姐妹对母亲的关怀也是无微不至。哥嫂逢年过节或节气变化时,经常左拎右提地来慰问母亲,令老母亲激动不已。姐姐每天会给老人打一个电话嘘寒问暖,令老母亲赞叹“还是女儿好”。住在我家附近的妹妹,每周一次逛兜过来,登门探望母亲。母亲的每一天,都像在过重阳节,子女孝顺,精神愉悦。

  和老年人生活在一起,也会发现老人身上的特点。老年人一般都有一颗怀旧之心,爱回首当年,回忆过去,对于新事物、新潮流、新问题不一定看得怎么顺眼,比如经常嫌东西贵,或看到年轻人丢弃废旧物品就认为是铺张浪费。还有些老年人有唠叨说教的习惯。遇到问题,总是再三关照叮嘱,有时还喜欢寻根究底,让人毫无隐私可言,还喜欢纠正小辈。

  如今,我们都已经是“奔六”的“小老年人”了。与“老老年人”相伴,话语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冷落老年人固然不对,然而与老年人话语太多也会带来一定的“麻烦”。盘根询问、一追到底令你无所适从、难以从容;传话偏解、搬弄话语令人产生误解、误会不断;固执偏见、矫枉过正又令人左右为难、难以把握。

  在和“老老年人”相伴的过程中,我们自己也在变老,因此必须在观念理念、行为表现等方面要摒弃一些旧的东西。

  在社会上一些别的多子女家庭中,常会涌现出一些小插曲:朝夕相处与蜻蜓点水的碰撞、一日三餐与水果糕点的重复、体贴照应与遥控慰问的不同反应、唇齿相依与久别相逢的矛盾,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困扰着大家庭里的一代又一代。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代沟”问题、眼不见为“亲”的问题。赡养者如同“生产部门”,忙碌、恭敬、实在、辛苦,旁观者如同“监督部门”,有时会让人产生吃力不讨好的感觉。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用法律形式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我想,这或许能让许多问题迎刃而解。“常回家看看”,不仅能让老人感受到孩子的关怀,也能让小辈对老年人的真实生活状态有更好的理解。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关爱老人,不一定要等到重阳节。(黄培传)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