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正文

晨读 | 寂静如酒,令人微醺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马以鑫     编辑:赵美     2020-11-22 07:00 | |

  前不久鲁迅与文化名人陈列馆组织对鲁迅《好的故事》集体备课,我与几位大同中学语文老师参加了这次活动。最初接触《好的故事》还是在六十年前的初中语文课上。经过一个甲子,重读这篇名篇,突然有了新的发现和感悟。“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映在澄碧的小河中……”这显示的是一幅幅多么安静、恬静、宁静、沉静、平静的画面呀!这是在“行”的过程中,小船欸乃悠悠,穿梭在水面上,眼前掠过的就是这样的场景。在画面中细细领略,实际上还有一样东西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那就是大自然的静!这是一个动态,是缓缓行进中的察觉。到了文章下半部分出现了茅屋,狗,塔,村女,云……那是一幅幅放大了的特写图,但是,也都是呈现出那么一片静谧。

  静,是《好的故事》中一个重要的美的体现。

  鲁迅在这里描绘出中国古代以来的一种深厚的美的追求和美的意境。《大学》有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传统的山水画、工笔画、花鸟画,乃至静物、肖像等等,我觉得几乎都是呈现出一种静。静的天地、静的世界、静的山水、静的花草,给人以美的遐想。进一步说,静,实际上也就成为人生的一种追求和向往。《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于是,静,升华到人生的一种出发点和归宿。

  乃至现在,静,也成为我们的一种追慕。有了余暇,人们早做计划和安排,渴望到诗和远方,在城市一隅,在乡间,在阡陌,在山麓,在海边,其实,渴求的往往就是一种平静、一种宁静。哪怕是羁旅千山万壑、天涯海角,也是在渴慕安静、恬静。静的环境、静的四周、静的氛围,首先能够使身处其间的人默默观察、默默凝视、默默分辨,由此而领略美、感受美,从而有更多的体味和描画。这正是由静而产生。于是,在《好的故事》中,鲁迅营造了一个静的世界、静的天地。鲁迅甚至在另外一篇文章中,还专门写到曾经有过的写作环境:“我沉静下去了。寂静浓到如酒,令人微醺。”真是令人称绝!

  安静、静寂,真的成为一种美好的描摹和追求。李白有诗云:“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一种令人陶醉的意境呀!

  古人早已把静作为人生的一种修养和追慕了,所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就是一例。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更是成为千百年来中国读书人的一种人生境界。与宁静对立的烦躁、心神不宁、坐立不安等等,如果有了,怎么能哪怕做成一件事?古人强调“静”,甚而进入到人生境界,因为只有静下心来,才能做成大大小小的事情,从而,成为一个人的素养、一个人的胸襟。

  鲁迅最后写道:“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鲁迅意犹未尽,留下了这么一篇耐人寻味的《好的故事》。(马以鑫)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