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健康 > 正文

数字化转型赋能上海“便捷就医服务”新模式,未来医院、数字健康城区也来了!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左妍     作者:左妍     编辑:夏扬     2022-01-06 15:32 | |

截至去年10月,上海412家医疗卫生机构已全部完成数字化转型工作,其中包括市级医院36家,区属医院376家。记者在今天下午举行的数字化转型赋能“便捷就医服务”现场采访活动中获悉,随着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按照全市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总体部署,本市推进“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新模式,构建“制度+科技”医改模式和卫生健康治理体系,为实现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强劲引擎。

聚焦患者就医全程,推进医疗服务数字化升级

围绕患者看病就医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以缩短患者排队、等候时间为切入点,本市医疗机构通过推进医疗服务数字化升级,持续提升公立医疗机构服务效能和患者就医感受度。首当其冲的就是诊前实行精准预约,减少了候诊时间。据悉,上海通过全面打通和整合“一网通办”、上海健康云、医联平台等,在全国率先完成省级层面医疗机构号源池的统一。在此基础上,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各医疗机构专家接诊历史数据,优化号源时段,提升预约精度。同时,考虑到“一老一小”群体,还推出添加家庭成员功能,方便市民群众帮助家人预约挂号,并保留电话预约、现场预约、诊间预约等多种便民预约服务方式,健全面向不同人群的更加多样化、人性化、智能化的精准预约诊疗机制。目前,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平均候诊时间已缩短至60分钟以内。

图说:一台机器提供挂号、付费、开具电子票据等服务 新民晚报记者 徐程 摄(下同)

诊中跨院数据联通,减少重复检查。依托健康信息网和医联平台,目前已经实现全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诊疗数据互联互通,患者14天内在其他医疗机构做过相同的检查检验项目,可在医生工作站主动弹出“互认提示”页面,提醒医生查阅相关检查检验项目的互认结果。

目前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生工作站已100%接入,检查检验互认项目达111项,市级医院互认率达到96.2%,区级医院达到94.9%,在促进全市医学检验和影像检查标准化同质化的同时,显著简化患者就医环节,减少重复抽血、拍摄X光等检查的潜在损伤,减轻费用负担,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诊后脱卡扫码支付,减少排队付费。参保患者从 “随申办”APP总入口及微信、支付宝等其他多个入口,完成“医保电子凭证”网上实名认证后,即可通过多种移动付费渠道付费,实现就医“脱卡扫码”支付;如患者绑定银行卡,更可享受诊疗全过程“信用就医无感支付”,完成就诊流程后,从银行卡内自动扣除相应费用。医疗付费“一件事”,与医疗电子票据形成有效闭环,付费、票据“一次办”,切实做到 “告别往返跑,支付零排队”,实现“减环节、减时间”“一部手机走全院”目标。目前全市申领并激活个人医保电子凭证人数近1088万人,信用就医签约逾37万人,共支付费用约4172万元。

聚焦重点场景建设,实现医疗服务智能化改造

围绕卫生健康领域数字化转型总体要求,本市公立医疗机构已经实现全要素、全流程、全链条的集成优化。

智能预问诊已实现“候诊即就诊”。针对患者诊前等候时间长、医生接诊时间短问题,从患者和医生双重视角出发,构建并共享1296个专科知识库,实现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患者智能专科预问诊服务。比如,患者可有效利用诊前等待时间,通过引导其使用预问诊服务系统,自动生成病史资料,医生则能够快速采集病史、掌握病情,节省书写病历时间,增加医患互动,实现“病情先预知,问诊更全面,输入更便捷”,患者就诊体验度明显提升。

图说:5G智慧手术室

电子病历卡也完成了智能化“升级”,已实现“脱册就诊、病历随时查”。对患者而言,使用电子病历和医保电子记录册省去了携带纸质病历的麻烦,实现“脱册就诊”;对医生而言,可随时查阅患者既往病史,便于作出综合判断。对住院患者,医疗机构还主动推送电子出院小结,真正做到了“免册可就诊、病史可追溯、病历随时查”。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市各级医疗机构统一加签CA公章的电子出院小结达244.9万份,其中市级医院220.4万份,区属医院24.5万份。

智慧急救也是数字化转型的一大亮点,已实现“上车即入院”。市医疗急救中心紧密对接所有提供急诊服务的三级医疗机构,实时掌握全市各级医院急救医疗资源总体情况。选取脑卒中、创伤、胸痛、孕产妇和儿童等五类代表性急症,通过5G网络实时传输医疗设备监测信息、车辆定位信息、车内外视频画面,救护车接到患者后,将患者体征、病情等信息实时传送至医疗机构,并同步至120指挥中心,在途中即开展远程会诊,帮助接诊医生提前制定抢救方案,实现急诊急救“院前—院内”无缝对接。

新冠核酸检测已经成为不少人的“刚需”,在上海做核酸检测已实现“一键预约、一步检测、一网查询”。市民通过“上海健康云”等平台,可享受“预约—支付—采样—结果查看”一条龙服务,非常方便。市卫健委透露,本市还可对核酸检测实时进展进行智能感知与科学研判,阳性结果第一时间传送至市区两级疾控中心等处置单位及人员,实现快速预警。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市新冠核酸检测申请近5863万人次,在缓解检测机构现场人流压力、降低“战疫”成本的同时,筑牢了疫情防控底线。

聚焦引领未来趋势,打造智慧医疗服务新模式

在深化上述重点应用场景运用建设基础上,上海进一步利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推进未来医院和数字健康城区建设,发挥优质医疗资源辐射带动作用,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的集成医疗服务样板。

比如,打造以患者为中心的未来医院。瑞金医院正在打造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数据为驱动,以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为主线,以临床创新为引领的智慧型、研究型未来医院。此外,市一医院也陆续推出了智慧医嘱导航、健康管理人云陪诊、养老机构5G云诊室等多个数字化转型项目。2022年伊始,以“沉浸式交互智慧诊间”“未来诊桌”“智能预问诊”等为代表的新一批改善患者便捷就医体验举措在市一医院全新落地。

图说:医院提供互联网门诊服务

打造智慧化的数字健康城区的探索也在进行中。以青浦区数字健康城区建设为例,该区依托长三角(上海)智慧互联网医院,搭建长三角三级专科互联网总医院,与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内的上海青浦、浙江嘉善、江苏吴江三地各级医疗机构实现诊疗信息对接,建成会诊、影像、病理、教学、检验等五大远程业务中心,向上连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眼耳鼻喉科医院等,向下辐射青浦区社区、村卫生室及嘉善、吴江地区,有效打通了优质医疗资源服务“最后一公里”。随着居家“数字”照护、“无墙医院”等新场景相继推出和医保免备案异地结算等政策落地,示范区三地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三甲医院优质服务。

目标:加快打造数字化转型2.0版

建标准、汇数据、筑平台、促共享,夯实数字底座,是上海公立医疗机构实施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表示,自2010年建成上海健康信息网以来,逐步建立完善了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等两个基础数据库,累计汇聚了3000多万份居民电子健康档案、400多亿条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数据,形成国内规模最大的卫生健康大数据中心。2014年建成“上海健康云”平台,面向市民提供26类58项健康服务,用户超过3600万个人。2021年上海“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着眼于服务流程再造和改善患者体验,全面完成7大重点应用场景建设,实现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全覆盖。

图说:数字化转型为市民提供更便捷的医疗服务

下一步,上海将推出包括门诊智能分诊、智能院内导航、智能识别通行、智能诊后管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中药代煎配送等应用场景在内的“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2.0版;加快建设上海市数字医学创新中心(瑞金医院),优化未来医院顶层设计和建设路径;将数字健康城区试点范围扩大至静安、闵行、松江等区,深化智慧城区医疗服务一体化模式创新,以数字化转型持续推动特大型城市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左妍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