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科创 > 正文

@全国中小学生 观天利器“中国天眼”邀请你们来观测啦!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郜阳     作者:郜阳     编辑:马丹     2022-01-07 10:09 | |

图说: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中国天眼”(FAST) 新华社 发(下同)

新的一年,“中国天眼”(FAST)将有一个重磅操作:正在酝酿向全国中小学生开放1%的观测时间,也就是约50小时。这是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了解到的消息。

过去一年,科学家依托FAST取得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基于超高灵敏度的明显优势,FAST已成为中低频射电天文领域的观天利器。最新的一项重量级成果是:我国科学家利用“中国天眼”FAST获得的测量结果,为解决恒星形成三大经典问题之一的“磁通量问题”提供了重要观测证据。相关成果1月6日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

开启理解恒星形成的新模式

磁场在恒星、行星和生命的产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分子云的星际磁场强度测量是全球天文界的共性挑战。以往科学界预测,在分子云变得致密之后,逆势增加的磁通量是被一种机制抵消掉了,这种机制叫双极耗散。在双极耗散模型中,恒星大约需要1000万年才能形成。

然而通过FAST,国家天文台庆道冲、李菂领导的国际合作团队采用原创的中性氢窄线自吸收方法,发现情况并非如此——FAST的结果揭示,分子云在致密云核阶段,即可超前达成磁超临界状态,可能存在比标准模型更有效的磁场耗散机制,使得恒星形成提前发生。这一研究推翻了双极耗散这种标准模型的预测,为解决恒星形成经典问题之一的“磁通量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观测证据。

“‘中国天眼’洞见了婉若游龙的星际磁场,恒星就诞生在浸润于协睦磁场波纹中的分子云中。”FAST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菂表示,但倔强的磁场到底是如何被提前耗散掉的呢?一切诞生都有微弱的回响,更多谜题有待FAST揭晓。

据介绍,研究团队将通过FAST中性氢星系巡天,预期探测到10万个以上星系的中性氢谱线,目前已完成数据处理相关准备工作,即将开始大规模的宇宙大尺度、局部宇宙、星系间、最邻近星系等不同尺度的巡天。

找到500颗脉冲星

脉冲星是大质量恒星死亡后的“遗骸”,一颗方糖大小的体积就有上亿吨的质量。脉冲星能够发射出高度周期性的脉冲,周期在1.4毫秒到23秒之间。被称为“毫秒脉冲星”的短周期脉冲星,可以与地球上最好的原子钟相媲美。

发现脉冲星是国际大型射电望远镜观测的主要科学目标之一。截至目前,FAST共发现约500颗脉冲星——远远超过同一时期国际上其他所有望远镜发现数量的总和,成为自其运行以来世界上发现脉冲星效率最高的设备。

“FAST配备19波束L波段接收机,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脉冲星搜寻利器。”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韩金林介绍,新发现的约500颗脉冲星中,包括一批最暗弱的脉冲星、挑战当代银河系电子分布模型的大色散量脉冲星、毫秒脉冲星、脉冲双星、一批模式变化和消零脉冲星以及射电暂现源等。“我们计划用8到10年把银河看个遍,期待有更多的原创发现。”

与此同时,我国科学家还开展多波段合作观测,开启脉冲星搜索新方向,并打开研究脉冲星电磁辐射机制的新途径。据悉,后续对这些脉冲星的测时观测,可以探测来自遥远星系的低频引力波,还可用于建立脉冲星时间和空间基准。

年观测时长超5300小时

这一年,FAST运行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年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已远超国际同行预期的工作效率,为FAST科学产出起到重要支撑作用。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总工程师姜鹏表示,FAST科研的成果产出出现了井喷的效应,“出好成果、出大成果”阶段已经开启了。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3月31日,FAST正式向全球开放共享,向全球天文学家征集观测申请,此次征集收到来自不同国家共7216小时的观测申请,最终14个国家(不含中国)的27份国际项目获得批准,并于去年8月启动科学观测。

姜鹏表示,工程团队将进一步提升FAST性能,开展FAST接收机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一方面进一步增加望远镜视场,增加望远镜的巡天效率;另一方面提高望远镜的频率覆盖,做更多科学目标的覆盖。”同时,团队还计划完成微波测距样机的研制,以真正达到全天候、全时精度的高精度测量,解决在测量技术上的“卡脖子”难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武向平则透露了一个好消息:FAST正在酝酿向全国中小学生开放1%的观测时间,也就是约50小时。“帮助孩子们实现探索宇宙的愿望,希望此举能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将来成长为国之栋梁。”他说。

武向平表示,希望中小学生贡献一些新颖的想法,比如找外星人有什么好方法、找一颗小行星用什么办法,然后由专业的天文学家帮助他们实现梦想。今年科学家们将研究建立遴选机制,计划每年帮助“照亮”约10个左右的想法。

新民晚报记者 郜阳‍‍

【延伸阅读】在“中国天眼”向世界开放的日子 我们去看了看唯一“打卡”点

中国天眼向世界开放 “最强大脑”们这样评价……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