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长三角 > 正文

盐城以“链式思维”重点打造23条产业链,厚植产业发展新优势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唐闻宜     作者:唐闻宜     编辑:郁晶陶     2022-01-07 15:52 | |

补链固链强链“链”出发展新活力。昨天下午,盐城召开全市产业发展大会暨重大项目建设动员会,发布《盐城市重点产业链培育行动计划》《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激励政策》《关于加强全市产业项目招引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政策,并针对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盐城高新区的高质量发展出台专门指导文件,一系列政策举措“大礼包”赋予产业加快发展更多支持。同时,盐城市产业投资母基金(一期)正式成立揭牌。

图说:聚龙湖畔。盐城市委宣传部供图

“加快产业发展仍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也是盐城实现稳中求进、稳中优进的现实支撑。我们将持续推动产业强市,扩规模、延链条、增效益,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核心竞争力。”盐城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周斌在会上表示,沿海是盐城未来发展的最大增量,也是新一轮区域比拼赶超的独特优势。江苏省委要求盐城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并对盐城发展提出了“五大考题”,其中第一题就是“着力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将产业发展大会作为盐城开年第一会,对提升产业发展结构和水平、建强现代化产业集群起步快、信心足。

图说:盐城产业发展大会暨重大项目建设动员会召开。盐城市委宣传部供图

培育“5+8+10”产业链延伸

产业链培育是发展壮大工业经济的龙头性、关键性工程。基于盐城当前产业链创链、建链、补链的实际,该市聚焦细分领域,梳理排出晶硅光伏、风电装备、不锈钢、动力电池、大气污染防治设备等5条地标性产业链,精密结构件、印制电路板、石油机械、粮油果蔬加工等8条优势产业链,光电显示、集成电路、工业互联网等10条潜力产业链,形成“5+8+10”产业链梯次培育格局。会上印发的《盐城市重点产业链培育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23条产业链全部超百亿元,总体规模超8000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超过70%。

“在这个过程中,要全面梳理各个行业的头部企业和重要产品,根据每个板块和园区的现有基础,进一步明确各自主攻的行业。”周斌说,要结合实际,找准缺链环节和薄弱之处,制定产业链优势细分领域全景图、招商地图、链主企业图,挂图作战、按图索骥,开展精准招商。一手引进“链主”企业,一手导入上下游产业,在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上下功夫,加快实现“短链”延伸、“断链”连通。

图说:盐城市产业投资母基金(一期)揭牌。盐城市委宣传部供图

催生优势产业集群规模

过去的一年,盐城加快推动产业链从“零”到“链”的突破和从“链”到“群”的提升,形成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和溢出效应,打造具有盐城特色的产业集聚品牌。

2017年,作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高效电池制造商之一,“链主”企业润阳新能源落户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2021年,该公司实现30GW产能、130亿元销售,入选“潜在独角兽企业”。“‘十四五’期间,润阳将加快建成国家级光伏研究院,巩固光伏行业龙头地位。”江苏润阳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陶龙忠说。

亭湖立铠精密电子生产车间里机械手来回舞动,射阳益维光电科技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条LED显示生产线正式投入使用,盐都东山精密制造有限公司为华为等配套的滤波器产品陆续下线……这是盐城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项目建成投产后的一个个生动场景。

作为长三角地区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和供应基地,盐城用工业化理念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推广复制西兰花等优质农产品生产经验,着力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链条全、安全可控制、联农带农紧的农业全产业链。

新开工的蜂巢能源动力电池项目,属于盐城市重点打造的五大地标产业链之一——动力电池。这项总投资100亿元的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年可实现开票销售100亿元。

2022年是盐城“科技创新推进年”,盐城将围绕23条产业链,布局建设一批产业研究院,推进产业研发平台全覆盖,力争年内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20家,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到40%以上。

图说:东山精密。盐城市委宣传部供图

招引大项目集聚新动能

良好的载体平台是承接重大项目的重要空间,也是展示盐城发展形象的重要窗口。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淮河生态经济带、沿海开放开发等战略机遇,用好沪苏、常盐、苏盐等合作园区平台,盐城聚力打造长三角产业一体化发展基地、黄海新区两大战略空间,深化开放合作,集聚重大项目,努力在中国东部沿海城市中实现跨越赶超。

长三角产业一体化发展基地和黄海新区是盐城招引集聚项目的独特优势和潜力空间,目前,两大战略空间的建设框架已经全面拉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最关键的任务就是加快推动项目落户。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盐城对标长三角27座城市科技创新情况,制定出台的《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发展的激励政策》,将面向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制约产业技术重大创新的“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仅如此,还将围绕创新主体培育、科创平台打造、园区创新发展、科技协同创新、科技服务等方面提出具体激励政策。

新民晚报记者 唐闻宜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