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夜读 > 正文

人生下半场,他们是奉贤最闪亮的星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赵玥     编辑:钱卫     2022-01-14 18:15 | |

一大早,几位阿姨、爷叔级的演员精神抖擞地走进上海市群众艺术馆,走上了群文界最高奖“群星奖”上海选拔赛的舞台。他们是来自奉贤的沪剧爱好者,在东乡调的滋养下常年辗转于乡间的各个舞台。如今,他们凭借沪剧小戏《变脸》连连夺奖,让美丽乡村的故事传播得越来越远。

1.分钟扩充成精彩小戏

《变脸》的故事,还要从一部沪剧大戏《银杏树下》说起......初春,银杏树下的天鹏村党支部书记张莉峰,迎来了“美丽乡村”建设中最艰巨的整治违章工作: 全村有 54 家违章建筑要拆除、整改。一时间,有人要拼命,有人要跳河,有人要认亲,有人逼辞职,谣言四起,搅得满村风雨,“笑脸哭脸”引发轩然大波......最终,张莉峰克服重重困难,唱响了乡村振兴的田园交响曲。

《银杏树下》是奉贤编剧严志东2019年为勤苑沪剧团创作的,当时为了写好这个本土故事,奉贤四团镇请来社会各界群体前来开座谈会,大大小小开了几十个。这也让《银杏树下》里的每一个故事都有原型可依,《变脸》的故事就脱胎于《银杏树下》的“哭脸和笑脸”片段。

这个故事在戏中,一分钟也不到,观众反响却非常好。严志东想,不如将这一段扩充成完整的小戏,哪怕只有三个人物,也能写出浓厚的戏剧性。严志东还记得这个故事的原型——生产队的一家人在“新风户”的评选中得到了哭脸,因此儿媳妇不愿意进门,对未来婆婆说,什么时候评到笑脸了,她再进门。“其实这个新闻反映了农村家庭对精神文明建设非常重视,大家都希望成为优秀家庭。”导演徐思燕说。

精彩的剧本,加上导演的二度创作,以及奉贤这支沪剧“梦之队”,让《变脸》一踏上舞台,便走上领奖台。它先后获得了“华东六省一市现代地方小戏大赛”金奖、上海市群文新人新作优秀新作奖、第八届上海浦江戏曲节暨“乡音和曲”沪剧邀请赛最佳创作奖、优秀团队奖和最佳演唱奖等。

2.几度打磨衔接起承转合

扩容后的《变脸》,让故事的发生地从四团镇转到了庄行镇,一位名叫李晓红的女大学生村官,在“美丽约定”考评中发现,307号的周引仙阿姨在孝敬老人考评中成绩不理想,在村委会的研究讨论下,本月的考评脸谱为哭脸。周引仙看到门上的哭脸,担心儿子斌斌下午要带来的新女友产生误会,便去借了一张笑脸,没想到,儿子的新女友就是李晓红,戏剧矛盾就此产生。

从一带而过的大戏片段,到拥有完整起承转合的15分钟小戏,严志东将故事重新组合成凤头、猪肚、豹尾。最有看点的,便是对于门上的“哭脸”与“笑脸”如何转变。经过上一轮的演出与专家“会诊”,大家普遍对贴在门上的哭脸持有疑问,按理来说应该出现在公示栏的脸谱,如何合理地出现在家门上?

这个时候,《变脸》已经以《哭脸和笑脸》的名字在舞台上演了一年多,演员们都已经对剧本很熟悉,还参加了宣传大篷车活动,送戏到基层。为了把戏磨好,大家还是下定决心,推翻重来。编剧和导演一起将故事改成了儿子斌斌为了触动母亲,让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于是和女友李晓红商量,把哭脸贴在家门上。这样一来,便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从戏曲的角度,不断地贴哭脸、揭哭脸、换笑脸、撕笑脸,戏剧性的身段动作在舞台上高潮迭起。农村的新思想、新风貌,便从哭脸和笑脸两个不同的行动中体现出来了。

虽说《变脸》是农村题材,它却有着满满的江南风情。徐思燕原本来自奉贤山歌剧团,丰富多彩的山歌调,曾经是沪剧最初发祥的音乐源头之一。他这次特地将山歌剧的表演形式以及唱腔和沪剧相结合,传递江南韵味。虽然是原创新戏,演员的身段表演里,也有传统沪剧的韵味。

3.奉贤戏迷演绎家乡故事

到市里参加群文新人新作展评展演时,沪剧名家、评委马莉莉对大家送上了肯定的评价,让大家信心十足,干劲十足。其实,在这个15人的小团队里,演员和乐队演奏员都不是科班出身,有的是销售员、有的是商场服务员、有的是事业单位职工、有的是摆渡公司职工。来自庄行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队长马庆珺感慨,大家的工作时间不一样,约来一起排练都要卡时间。在不影响大家工作的情况下,排练只能见缝插针,“参赛的前一次排练是在12日晚上,我们提前了一周就和大家敲定时间。”

奉贤区体育馆和文化馆的夜晚,常常能碰上这群爱好者在热火朝天地排练。饰演周引仙的是奉贤的沪剧名人吴利勤,小时候,她常常在广播里听到红色经典沪剧的唱段,久而久之自己也能哼唱几句。生于戏曲世家的吴利勤,17岁就进入奉贤泰日文艺工厂参加演出,后来又进入奉贤区沪剧团,虽然没有进入戏校学习,却与沪剧打了40多年交道。

饰演李晓红的卫继红平时是烟草公司的一名职员,业余时间是勤苑沪剧团的一名沪剧演员。

49岁的她是这次演出团队中年纪最小的一位,她表示,奉贤戏迷多,会唱的也多,大家都爱一起交流,不仅平均水平高,而且相对年轻,常常能见到40岁左右的沪剧迷参加活动。她的儿子也受她的感染,成了上海沪剧院的一名青年演员,母子俩常常会在家里聊唱腔,磨演技。

巧的是,卫继红在《银杏树下》里演的也是李晓红这个角色,从副线走到了主线,在诠释人物时,卫继红参照王勤饰演的张莉峰一角,在李晓红的身上加入了自己的理解。这次冲刺群星奖,卫继红坦言庄行镇给予了全力支持,小戏到外地去比赛没有那么多经费,大家都是带着伴奏录音去参赛,这次特别配备了大乐队现场伴奏,演出效果也会更好。

4.退休仍在舞台发挥余热

饰演斌斌一角的袁庆明16岁就成了奉贤山歌剧团的一名演员,1984年随着不景气的山歌剧团转入了奉贤区沪剧团。“我原来一句沪剧也不会唱”,后来上海沪剧院的专业演员一批批来到奉贤教学,丁是娥等沪剧名家经常关心奉贤沪剧团的发展,袁庆明和同辈们成长很快,成了奉贤沪剧的主力军。从一折一折的戏到全本的《大雷雨》,袁庆明信手拈来。

可是渐渐地,沪剧演出市场也在萎缩,1991年,沪剧团也解散了。袁庆明进入了奉贤区博物馆从事后勤工作,心里难舍沪剧,时任馆长也是戏迷,只要袁庆明提出外出演出的请求,馆内都是开绿灯,馆长当时的话让袁庆明至今难忘:“只要你能对沪剧有贡献。”

为沪剧做贡献,成了袁庆明的孜孜以求,也是这几位沪剧爱好者的初心。奉贤虽然已经没有了专业沪剧团,但是每次在排练厅,袁庆明都要被两位搭档的唱段感染。“我们沪剧圈形容一个人唱得好,都会说他唱到‘角角落’里了,就是说他唱得声情并茂”,这句话,也被袁庆明用来形容两位搭档。

为了让观众看到这出小戏的新意,三位主演反复琢磨身段、台步,节奏还要和锣鼓点配合得恰到好处。形象上也不能松懈,为了演好儿子的年轻感,58岁的袁庆明在45天之内瘦身15斤,肚子小了一圈,体态轻盈了不少。“舞台上要年轻30岁不容易,大肚皮怎么行?我每天要走两万步,老酒都吃了少了,我还给自己加了副眼镜,比较时尚。”说起角色来,寡言的袁庆明滔滔不绝。

“年纪不大不小,穿着应该时髦,每天蹦蹦跳跳,嘴里哼哼小调,自己觉得永远不老。”吴利勤不光在奉贤唱沪剧,还在金山培养沪剧迷,成立了自己的沪剧工作室,参与公共文化配送的演出。工作室目前有15名成员,他们每年都会到基层举办四五十场演出活动,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沪剧盛宴。吴利勤不光自己演,还是持证上岗的文艺辅导员,曾经学过导演的她,常常帮着村里的群文团队排练节目。“就是喜欢”,吴利勤即使过了退休年龄,仍然活跃在舞台上,希望用这部小戏为家乡争得更多荣耀。(赵玥)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