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健康 > 正文

华山医院推出的这份年度榜单刷屏,让张文宏也看到了自己门诊最忙的一天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左妍     作者:左妍     编辑:裘颖琼     2022-01-14 19:32 | |


图说:华山医院为医护人员推出的门诊年度报告 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这两天,一份门诊年度小结“刷爆”了华山医院医护的朋友圈。“您的辛劳和付出,我们都记得……来看看您的门诊报告吧~”寥寥数语,打开了很多医生的回忆。全年第一天接诊的患者、接诊年纪最大的患者、接诊最晚的时间、全年接诊患者量、互联网医院门诊量……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整整一年的守护。“被医院的这波操作暖到了,也为自己能接诊这么多患者感到很自豪。”打开门诊报告的医生都这样感慨。

张文宏医生:12月28日全天门诊,连续看诊11小时

“哦?门诊还有年度报告啊?我来看看。”在学生的提醒下,张爸在手机端查询了他的“期末成绩”。“还不错嘛!全年在门诊工作92天。等于说2/3的工作日都在看门诊。还有这个,12月28日,门诊看到18:46,那天病人挺多的嘛。”

作为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教授虽然繁忙,但是对于“看门诊”这件事情,他可是“认真的”。

图说:张文宏工作照和“张爸”的数据

“张爸不管多忙,每周两个半天的门诊时间他肯定是保证的。如果有时候实在因为重要事务时间冲突,他也会找时间把门诊补上,让已经预约的患者能够尽快就诊。”张爸的学生小张医生回忆说,“12月28日那天是周二,我印象很深。张爸上午是常规门诊,下午是补上的门诊,从早上8点开诊一直到下午近7点看完最后一个病人,连续看了11小时,中午也几乎没怎么休息。门诊结束以后他也没顾上吃饭,马上回到科里与海外归来的科学家、感染科团队讨论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网络建设的问题。”

365天,全年无休的坚守

这份数据榜单里,有一个名字反复出现,让人忍不住惊叹“怎么又是他!”皮肤科的陈连军副主任医师,365天全年无休,门诊量和互联网接诊量全院最高。

“其实我诊间看诊并不快,但我习惯把碎片化时间用起来,比如坐一趟地铁半小时,我就拿着手机在看病。适合线上复诊的,第一时间给出处方。病情复杂需要再问诊或者用药方案要调整等不适合在线问诊的,赶紧给患者反馈。我经常和患者说,治疗慢病必须保持随访。”

作为一名“深度用户”,他坦言自己给信息系统“找了不少茬”,亲眼见证系统投入运营来,用户好感度“蹭蹭”上涨。尤其是疫情之下,有了跨越时空的桥梁,医患同盟终于变得可能。为了能让患者一次线下就诊就能get全套在线复诊技能,他还整理了注意事项,整整一页A4纸,介绍得妥妥的。

奔走多院区、午餐车上吃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党支部书记孙广滨教授,全年都在医院总院、虹桥、浦东等多个院区开展医疗工作。他说,华山医院多院区发展的格局对于像耳鼻喉科这样的小规模科室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只有科室中心组成员亲自去“开疆拓土”,各个院区的业务才能做起来,培养更多的年轻人才,形成学科的影响力。

“我的周五是最忙碌的,上午总院门诊,下午虹桥院区门诊加手术。这一天我一般不开车,趁着中午班车上40分钟左右的时间可以吃个简单的午餐,或者打个盹。”接到电话时,孙主任刚刚结束周五上午的门诊,急匆匆地赶12点30分开往虹桥院区的班车。

挑灯夜战 患者心中最亮的灯

作为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主体,华山医院的神经内、外科一直都是患者心中的明灯,从“榜单”也能一眼看出。

22点58分,神经内科副主任王坚教授的门诊依然亮着灯,成为医院这一年门诊看到最晚的医生。“那天是帕金森专病门诊,看完最后一位患者是深夜11点08分,确实挺晚的,所以我有印象。”王教授回忆。

因为学科和亚专科在全国确立的声誉,即便有疫情,患者仍然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挑灯夜战”其实是很多华山神经内科专家的常态。“神经科疾病很多情况复杂、病程也长,患者都是带着厚厚的病历和资料辗转而来的,不忍心拒绝,无论是专家门诊还是专病门诊都经常加号看到很晚。”当然,患者的暖心也常常让王教授很感动,“有些患者会主动劝我们休息一下,吃点东西,说他们多等一会儿没关系。”

神经外科吴劲松教授是看门诊到最晚的外科医生,“年报”显示,最晚21点50分。“可能因为我看门诊是内科医生的脾气,手术台上才是外科医生的风格吧。”吴教授开玩笑地说。

作为全球临床规模最大的神经外科诊疗中心之一,华山神外每年接诊的脑肿瘤患者数量巨大,超过一半以上是外单位无法解决的疑难杂症。“脑肿瘤的精准治疗常常要在切除肿瘤和保护功能之间做平衡,所以我们愿意花多一些时间和患者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和他们真正的需求,然后沟通确定对患者最好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案,给他们回到正常生活的信心。”吴教授说,患者把华山看成最后的希望,他很珍视这份信任。

眼中看的是切片,心里想的是病人

得知自己在2021年的4月29日接诊过一位113岁高龄的老人,病理科邹丽萍医生自己也感到非常惊讶。“我们平时接触标本比较多,很少跟患者直接接触。也不知道老人是自己来的,还是家属带着她的切片来请我们读片的。”邹医生坦言道,“不过呢,我们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心,不论是大病小病,对患者来说都是关系自己身体健康的大事。所以我们坚持读好每一张切片,写好每一份诊断,尽量做到准确。既要对得起患者的信任,也要对得起自己的从医初心。”

一平方诊室、看遍大半个中国

“去年今天你帮我女儿做的手术,她现在恢复很好。感恩,感谢!”1月4日下午,华山医院胰腺外科主任医师李骥收到了这条来自杭州的暖心短信。

2021年李骥教授服务患者遍布全国178个地区,居于“华山医生门诊成绩单地区数量”排行榜前列,“这肯定是因为我们胰腺外科在全国的领先,患者口口相传,来的人就多了,还有很多黑龙江、内蒙古的老患者都成朋友了”,李骥介绍,华山胰腺外科每年有六成以上患者来自上海之外,“我们接手的大多是疑难杂症,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精准诊疗方案,给病人感受很好。”科室主任傅德良教授领衔的胰腺外科对标上海全力建设亚洲医学中心城市的目标,持续提升华山胰腺外科在全国的影响力,为更多病患带去希望。

对于“年报”,门诊部邱智渊副主任介绍,“我们做‘年报’的初心,就是在建设智慧医院服务高质量发展、为患者提供最好服务的同时,也做一些创新尝试,让我们的医生体会到成就感、幸福感和获得感,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当然这需要医院各个部门,尤其是信息中心的支持。华山医院是智慧医院,更是一个人文、有温度的医院。”

2021年医院管理部门互相携手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推动落实上海市“便捷就医服务”七大应用场景,完成门诊智慧就诊数字化转型1.0建设,实现“一部手机跑医院”全流程智慧服务,患者满意度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医院信息中心黄虹主任介绍,“未来,我们也将聚力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医患携手,共同创造未来医疗的模样。”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 通讯员 刘燕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