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评论 > 正文

两会快评|这个“促进”,让家门口养老可望可及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方翔     编辑:张家愉     2022-01-21 09:33 | |

在龚正市长昨天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要促进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新建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50家、助餐场所200个、养老床位5000张,改建认知障碍照护床位2000张,完成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5000户,加强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深化长护险试点。

图说:在杨浦区上海遐福养老院,热空调、地暖全开,工作人员调整温度,让老人感觉最舒适。刘歆 摄

作为中国最早迈入老龄化的城市之一,上海如何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是每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关注点之一。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提法是:深化“9073”养老服务格局,实施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工程,新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50家、助餐场所200个、养老床位5000张,改建认知障碍照护床位2000张,完成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5000户。提高长护险评估、服务的精细化水平。

对比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促进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在今年的报告中成了亮点。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就是要发挥家庭、社区和机构各自优势,引导机构通过连锁化运营等方式进入社区,并提供上门居家养老服务,使老年人在熟悉的家庭环境中得到专业机构提供的服务。像黄浦区去年以来大力推进“家床”服务,根据老人需求提供的“个性化定制包”,通过护理员、护士等专业人士上门,为老人提供“原居安养”服务。2021年底,黄浦区的“家床”已突破200张。

促进医养康养相结合,需要以老年人的生活照料服务为基础,针对有医疗需求的老年人,为其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从目前市场上的一些养老机构以及服务来看,提供康养服务的并不少,而且还有许多高档的服务项目,但是从医养的角度来看,特别是对于有特殊需求的老人,比如骨折康复、认知障碍等患者,相应的服务却比较缺乏,因而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继续提出了“改建认知障碍照护床位2000张”。

投入最好的资源,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好的养老服务,是上海孜孜不倦努力的目标。通过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并激发各类主体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积极性,让生活在这个城市中的老年人在提高养老“满意度”中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

方翔/文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