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城生活 > 正文

北京冬奥会场馆“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外形如巨龙 施工工艺最为复杂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裘颖琼     作者:裘颖琼     编辑:任天宝     2022-01-26 16:47 | |


图说: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航拍图 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新民晚报讯(通讯员 蔡尚儒 赵安光 记者 裘颖琼)在海拔2198米的小海坨山,由中国中冶旗下上海宝冶打造的北京冬奥会场馆——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不仅是国内首条雪车雪橇赛道,也是本届冬奥会设计难度最高、施工难度最大、施工工艺最为复杂的新建比赛场馆之一。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是国内唯一一条雪车雪橇赛道,也是全球第十七条、亚洲第三条符合奥运竞赛标准的赛道。北京2022年冬奥会期间,它将承担雪车、钢架雪车、雪橇三个项目的全部比赛内容。由于外形仿如一条盘旋在山脉顶部的巨龙,于是北京冬奥组委也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雪游龙”。

上海宝冶项目负责人介绍,因为项目专业性强、场地要求严苛,同时我国在冰雪运动方面的普及及发展水平与欧美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在相应的冬奥场馆建造方面的经验基本为零,核心的建造技术、材料及经验均被欧美国家所垄断,这意味着该项目建设的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制冰温度历经千余次反复调试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有独具特色的360度回旋弯,赛道最高滑行时速可达134.4公里/时。特殊的建设需求,开启了多个国内“首创”。异形扭曲赛道结构表面平整误差要控制在1毫米以内,研发人员大胆创新,首次将喷射混凝土用于主体结构。为建设这条全长1975米、三维扭曲、能够承受冻融循环400余次的混凝土赛道,项目团队历尽千辛万苦自主研发了全新的混凝土材料,自主培养国内首支混凝土喷射手,以毫米级高精度确保赛道一次性浇筑成功。

雪车雪橇赛道设计复杂,空间曲率变化繁多,因此对赛道的制冰、修冰精度要求极高。赛道正式制冰开始前,项目部结合各方反馈及现场实际情况,通过氨液节流及时对制冰温度进行调整,以适应环境温度。在通过千余次的尝试后,项目团队终于找到了制冰温度与外界温度的“搭配”,制出速度和耐久性最好的冰,而且不宜使冰面产生凹痕。

赛道制冰需要制冰师采用专业的洒水器,将加热后的纯净水水雾一层层均匀地喷洒在低温混凝土表面,使水雾凝结固化成冰。遇到高墙弯段要沿高墙自上喷洒,使下面自然流水成冰。

冰道的形成必须保持连续喷水作业,否则将导致湿润的空气冻结在冰面形成霜层,而霜层会捕捉冰里的空气泡,当这些气泡向外移动时会形成小凹痕,一个小小的凹痕就可能会对运动员的滑行轨迹造成影响,甚至危及生命安全。最终,制冰团队连续喷洒上百层极薄的水雾,使总面积7000平方米、厚度50毫米的冰道“浑然天成”。

图说:施工人员检查冰面情况

冰面修补需保证一道成型

对于进出弯轨迹线路上,以及制冰效果差导致冰脱落处,则考验的是修冰师的手艺。修冰师将最优质的补冰材料天然雪和水充分拌均匀后,经过过滤,采用专用修冰工具进行补冰。

冰面精加工是最后一道工序,其精准度直接影响冰道的平滑度和感观质量。修冰师首先用手触摸冰面,感受其平整度。对于不平整的地方,将提前准备好的沙冰在不平整的部位铺开,采用自主研发的定制化修冰工具将空间曲率不断变化的冰道进行修整。这时要掌握好刮刀角度并保持力道,保证刮刀刀片稳定性,修冰成型面必须保证滑行轨迹一道成型。待冰面成形后,对冰面进行洒水养护。

据悉,自2018年承建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项目以来,上海宝冶项目团队发挥全产业链多专业综合实力,经过大量的科技研发,精确攻克多项赛道技术难题,形成赛道成套自有施工技术,成功研制完成高强度、高性能的赛道专用喷射混凝土,实现了国人自行完成喷射任务的目标,填补了国内空白;采用氨制冷系统和赛道制冰修冰技术,自行组建国内首支雪车雪橇赛道制冰师团队,开启国内首创。

该项目参与2018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课题,形成了5项赛道技术标准及验收标准,完全符合赛道国际认证要求,实现了国内零的突破。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项目还属于科创研发型项目,截至目前已申请专利131件(含发明专利57件),揽获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