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社会 > 正文

生遗珠,忆来路,知去处,第39期“壹字读书会”暨非遗迎新专场昨举行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吴旭颖     作者:吴旭颖     编辑:沈毓烨     2022-01-26 17:38 | |

农历新年将至,静安区文化馆里非遗气息日渐浓厚。“技·忆”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正在这里举行,新书《海上生遗珠:上海静安非遗传承人口述实录》也即将在此面世。值此之际,昨天,《海上生遗珠》一书的主编张众,龙凤旗袍第四代传承人江满宗,以及打花棍传承人和推广者、上海市朝阳中学校长王隶,一同做客静安区文化馆第39期“壹字读书会”暨非遗迎新专场,通过直播镜头,分享静安非遗的故事。

图说:读书会现场

静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内共有33个非遗技艺,其中包括国家级3个,市级12个,区级18个。张众介绍,即将面世的《海上生遗珠》选取静安区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采访对象,以他们在老上海的生活细节和切身经历为线索,展示上海的今昔面貌,从中展现上海的历史沿革、城市变迁、市政发展、文化传承等。书中详述了传承人们的成长经历及其在非物质文化传承方面工作与成就乃至思考,将为进一步传承与弘扬海派文化,塑造并打造上海文化品牌带来启发。

读书会现场,江满宗带来了国家级非遗龙凤旗袍的“虎虎生威”“马到成功”两件作品,还详细介绍了一幅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所制的巨型作品。该作品运用龙凤旗袍手工制作中的“盘”技艺,呈现了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上海毛泽东旧居、中共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等诸多坐落于静安的红色建筑,上海展览中心、百乐门、静安寺等历史建筑,以及静安现代戏剧谷、上海国际茶文化节等静安文旅特色项目。

王隶带来的市级非遗“打花棍”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民间技艺。这项技艺既曾存身于宫廷,也曾流传于民间;既曾在街头巷尾流行,也曾走上过大小舞台,甚至还曾经走出过国门。2014年起,“打花棍”走进了上海市朝阳中学,逐渐成为孩子们眼中最具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如今,一到大课间活动时间,朝阳中学的师生们便会操练起他们心爱的“打花棍”。这项传统民间技艺,已经在校园里遍地开花,重新焕发了生命力。

自2017年创办以来,“壹字读书会”每期都会根据主题的不同或是嘉宾从事领域的差异,设定一个相应的主题字。本期读书会的主题字是“忆”。读书会负责人王志豪表示,“之所以选择以‘忆’为题,是想在《海上生遗珠》一书即将面世之际、静安非遗展进行期间,以及辞旧迎新的时刻,带读者们深度感受非遗的魅力,唤起过往的记忆,憧憬未来的生活。生遗珠,忆来路,知去处!”(新民晚报记者 吴旭颖)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