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社会 > 正文

如沐春风|未来20天,这里将成为北京冬奥会的其中一个“新闻厨房”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李元春     作者:李元春     编辑:江妍     2022-02-02 11:05 | |

  历经数月筹备的2022北京新闻中心昨天迎来了第一波“客人”,那就是参加“2022北京新闻中心探营活动”的各路记者们,大家也在这里度过了一个别有意义的大年初一。

图说:2022北京新闻中心 新民晚报记者 李元春 摄

  走进2022北京新闻中心,除了常规的媒体工作、餐饮、核酸检测等功能区之外,还可以看到里面有许多奥运文化展示区,例如奥运徽章时空交换站、北京冬奥特许商品展区、美丽中国图片展示区……未来20天,这里将成为采访北京冬奥会的1700多位中外非注册记者的家。


功能完备


  为满足中外广大媒体记者需求,借鉴以往奥运会媒体服务惯例,2022北京新闻中心从2月1日起到2月20日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开放,主要服务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非注册但具有正式记者身份的媒体从业人员。2022北京新闻中心主任徐和建介绍,目前共有432家1770名中外记者注册成功,其中境内媒体279家1251人,外国媒体130家453人,港澳台媒体23家66人,成为参与记者覆盖范围最广的一届冬奥会非注册记者新闻中心。

图说:新闻中心里有许多奥运文化展示区 新华社图

  2022北京新闻中心共设九个部门:综合管理部、新闻发布部、采访部、展览与展示活动部、医疗防疫部、公共信息部、服务保障部、安保交通保障部、志愿者服务部等,功能十分完备。徐和建表示,2022北京新闻中心将“新闻+服务、新闻+文化、新闻+科技、新闻+形象”四大理念贯穿于中心各项服务中。无论是大量丰富的新闻发布,或是生动鲜活的城市采访,或是多姿多彩的文化展示,再或是细致周到的媒体服务……都会让大家深刻体会到本次新闻中心媒体服务的三大关键词:新闻、科技、服务。“一是新闻叙事精彩纷呈。短短20天服务,新闻中心将提供百场新闻活动、百幅图片展示和千种外宣品展陈;二是文化科技互融共生。文化与科技交相辉映成为本次新闻中心的一大亮点;三是媒体服务周到细致。2022北京新闻中心设立记者工作区,提供高速网络、可实时观看的高清公共信号等高效便捷的硬件设施,也将为记者提供咨询、交通、餐饮、医疗等优质便捷的媒体服务保障。”

图说:媒体工作人员在新闻中心里工作 新华社图


科技感强


  从新闻信息服务技术到众多互动项目的设计,2022北京新闻中心无不体现着浓浓的“科技感”。除了位于三层的媒体公共工作区内设利亚德8K大屏,可以播放8K超清影像外,工作区外还设有融合多种技术创新的“云聚(Cloud me)体验厅”,媒体记者可在此处实现不同空间的全息直播、采访互动,远程受访者的画面与声音都清晰得如近在眼前。而在左侧的“VR体验区”,戴上VR视镜,记者们仿佛置身高空,将北京城景尽览眼底,给人非常强烈的身临其境之感。

  徐和建表示,2022北京新闻中心从新闻信息服务技术到众多互动项目的设计,无不体现了当今中国的科技实力:“比如,三层媒体公共服务区的北侧大屏,可以实现8K信号展示;媒体公共服务区外面的云聚体验区,融合多种创新技术,可以实现不同空间的全息直播、采访互动,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进行预约、体验。在接下来的采访日程中,大家还有机会到北京生物医药基地、中关村自动驾驶创新示范区、昌平能源谷等科技创新前沿阵地实地考察,近距离感受科技北京、创新中国的魅力。”

图说:媒体工作者现场体验传统艺术 新民晚报记者 李元春 摄


注重防疫


  同为2022北京新闻中心主任的刘禹同介绍,考虑到当前国际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为确保北京冬奥会顺利召开和城市安全,为方便记者在2022北京新闻中心安全工作,根据中心需持中心证件、健康宝、行程码绿码和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防控要求,中心运营期间会在国际饭店为记者专门设立核酸检测点,记者凭中心证件可进行免费核酸检测,为防疫安全提供重要服务保障。

  “新闻中心在运营期间,除了每天我们将安排专门人员对公共环境、公共物品进行消毒之外,对于参与采访的车辆、媒体公共区域的电子设备,都会采取一人一用一消毒的防疫措施。此外,我们还将加强环境和物品监测,对功能区、门把手、水龙头、电梯、卫生间等等重点部位,进行定期的环境涂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我们将力求为每位记者朋友创造安全放心的工作环境。”刘禹同介绍,“我们希望各位记者朋友每次进入新闻中心之后都佩戴口罩,和其他人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要全程做好个人防护。如果出现疑似症状,希望大家在第一时间向中心的服务人员报告,我们也有专门的应对疫情的设施。”

图说:新闻中心里的防疫工作不放松 新华社图

  徐和建表示,2022北京新闻中心作为冬奥会期间展示北京和中国形象的重要传播平台,与往届非注册记者新闻中心的最大不同和特色亮点之处在于:充分利用北京的文化、科技资源优势,为媒体记者提供优质的媒体服务,让记者朋友在感受人文、科技、绿色北京的同时,更加深入全面了解中国。“春节意味着朝气蓬勃的开端,2022北京新闻中心希望和记者朋友们一起感受人文北京、科技北京和绿色北京,通过各位媒体记者的报道让更多朋友认识北京这座‘双奥之城’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化、热情好客的人民。”(新民晚报特派记者 李元春 北京今日电)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