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社会 > 正文

巧夺天工“编织”科技外衣,东华科研团队让冬奥会火炬“飞扬”起来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张炯强     作者:张炯强     编辑:沈毓烨     2022-02-03 12:47 | |

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在即,激动人心的火炬接力仪式正在进行中。旋转上升,犹如丝带舞动飘逸,化作顶端的熊熊火焰……作为历届奥运会中备受关注的元素之一,此次冬奥火炬“飞扬”一经亮相就吸引无数人眼球。东华大学孙以泽团队作为火炬重要部分外飘带(外壳)的关键制造技术提供方,为我们揭开“小”火炬背后蕴藏的“大”学问。

图说:实验室里的火炬外飘带(外壳)

春节假期,东华大学机械学院教授、纺织科技创新中心主任孙以泽的办公室里还是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孙老师正在跟课题组成员们进行学术讨论。

小小的火炬背后到底有哪些黑科技呢?孙教授用“高新材料”“高新装备”“高端制造”这三个“高”字来概括,他说,这是一次艺术设计与科技创新的完美碰撞。

2020年的八九月份,火炬总体的承担方上海石化找到在自动编织装备领域深耕细作近二十余年的孙以泽教授,并抛出了一道难题——如何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将天马行空的火炬外飘带艺术造型高精度呈现出来。

火炬“飞扬”的外飘带造型非常特殊,是一个高维曲面体,对于工程化制造来说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异形结构件。孙教授说,最初看到的是一个泥塑火炬作品“飞扬”,那是来源于艺术家的灵感、手工塑造的精品,要完成工业化生产,并且用高科技碳纤维复合材料编织成型,首先要突破的第一道难关就是数学建模,孙以泽教授率领团队数次北上,与中央美院的火炬外形设计师团队、冬奥会组委相关工作人员等反复探讨、修改、打磨。团队成员在孙以泽教授的带领下攻坚克难,最终用多维曲面拟合智能算法完成数学建模。

在合作团队淮安的生产车间里,一台足有8米直径的环形“大家伙”正在高速运转着,成根黑色丝束在交织穿梭,乍一看就像是在“织毛衣”,只需数分钟,便能“织”出一件精确到克的火炬外衣。孙以泽教授说道,火炬外飘带由于是变径、变曲率的,上下不一般粗,曲面厚薄也不一致,传统制造工艺无法实现,而眼前的这个“大家伙”就是“织”火炬外衣的“秘密武器”——由东华大学独家研制、世界首创的大尺寸异性结构件三维高精度球面立体编织机。该系列编织机可编织大飞机、高铁等大尺寸结构承力件,也可编织螺旋桨、无人机、火炬外飘带等精密异形结构件。它总共有576个编织锭子,可编织最大截面500*500毫米,是目前世界上功能最强、编织尺寸最大的三维球面立体编织机。设备工作时,在环形球面轨道内,576个高速运动锭子不断变轨飞速交叉、穿梭。

“这编织过程可以说是‘险象环生’,每个运动锭子每个时刻都有14种碰撞的可能,”孙以泽教授形象地说道,“这就好比在四车道高速公路上,有几百甚至上千辆车快速交叉穿梭通行,不仅是高速跑,还要不断交叉、里外穿透变道跑,我们通过智能运算、精准变轨控制,才能避免出现‘交通事故’。”

为了让这些碳纤维复合材料“乖乖听话”,同时还原外飘带柔美飘逸的感觉,孙教授带领团队发明了“偏心”编织方法,解决了大曲率、变密度编织难题;原创了双机器人协同夹持芯模控制算法,保证大尺寸异形结构件编织在复杂受力状态下的动力学性能最优;研发了单纱张力全流程数字化调控技术,实现了恒张力精确编织;研发了高维曲面自动打磨机器人系统。

最终,孙以泽教授团队让火炬“活”了起来,真正呈现出了最好的“飞扬”状态。(新民晚报记者 张炯强)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