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城生活 > 正文

缩短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期,完善信用修复机制……上海发布信用监管10条新政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金旻矣     作者:金旻矣     编辑:钱文婷     2022-02-07 16:42 | |


图说:新闻发布会现场  金旻矣 摄

  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期,从一般为5年到合理缩短甚至不公示;对满足条件的失信企业,指导其及时申请信用修复;对诚信企业“无事不扰”,推进年报“多报合一”……继上个月发布《关于发展壮大市场主体的若干措施》后,虎年首个工作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又将其中的“建立市场主体信用修复机制”进一步细化,发布信用监管10条新政,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

  对守信企业进行正面激励

  在今天举行的发布会上,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局长陈学军表示,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前期调研,获知企业需求,并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研究发布了改革政策。“上个月上海刚出台《关于发展壮大市场主体的若干措施》32条措施,今天又发布了10条信用监管新政,这对企业健康发展有积极意义。希望政策红利能及时传导到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提升市场信心。”陈学军说。

  记者获悉,此次改革分为事前信用培训、事中信用监管、信用修复三方面,包括10条具体措施。在信用培训方面,突出对守信企业的正面激励。支持信用良好的企业参与政府质量奖的培育和申报,将“信用良好”作为申报上海市政府质量奖的重要考量因素,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申报组织“一票否决”。推进“上海品牌”认证,开展诚信计量示范社(街)区和诚信计量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支持订餐平台集中展示餐饮服务质量评价结果,促进信誉良好“笑脸”企业提高点单率。

  同时,推行便企信用承诺制度。深化食品生产经营、工业产品生产、计量器具型式批准等市场监管领域有关行政许可、证明事项的告知承诺改革,通过“一网通办”向社会公开。在全市推行企业名称申报承诺制,并在浦东新区实施承诺制注销。

  分级分类对信用差异化监管

  而在信用监管方面,明确差异化监管,对诚信经营者“无事不扰”,对违法失信者“无处不在”。

  比如,建立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对信用良好的企业采取“事件触发式”监管,当出现举报投诉、转办交办等线索的时候才上门;对信用风险一般的企业,按照总量3%-5%,每1-2年抽查一次的常规比例和频次进行抽查;对违法失信、风险较高的企业,适当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直至全覆盖100%抽查。

  又如,“清单”之外无抽查惩戒。在登记事项、公示信息抽查中,对近两年已被抽查且未发现问题的市场主体当年不再组织抽查。此外,将编制新版失信惩戒措施基础清单,确定联合惩戒事项,规范对失信行为的约束惩戒。

  此外,为提升企业年报便捷性,推行“多报合一”,避免企业多头报送,实现企业一次申报、部门数据共享。

  支持企业提前移出失信名单

  新政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建立完善信用修复机制,包括市场主体移出经营异常名录、提前移出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提前停止公示行政处罚信息等。2021年9月1日以来,已有6739户企业被移出经营异常名录。

  以前,企业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名单、行政处罚信息公示的信用修复规则不够具体,企业被列入名单的情形过于宽泛,列入期限较长。现在,市市场监管局明确失信企业信用修复规则,除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实施相应管理措施期限尚未届满以外,对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满1年,且已履行行政处罚决定中规定的义务、主动消除危害后果和不良影响、未再受到市场监管部门较重行政处罚的企业,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申请信用修复,符合条件的企业也可及时移出严重违法失信名单,解除信用约束措施。

  市场监管部门举例,有家企业将住所从浦东迁到宝山,但未办理变更登记,因地址失联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后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随后,银行对企业账户设定“久悬账户”,企业已无法继续正常开展经营活动。而新的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制度施行后,对原来的严重违法失信情形进行了调整。企业提交信用修复申请和承诺书后,可被移出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停止公示相关信息。

  缩短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期

  而针对“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期较长”问题,新政也合理缩短了公示期。过去公示期一般为5年,现在对仅受到警告的行政处罚信息不予公示;对受到通报批评或者较低数额罚款的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满3个月即不再公示;对其他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满6个月(其中食品、药品、特种设备领域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满1年)且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支持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申请信用修复。

  “比如,某药品行业企业是高新技术企业,制剂为治疗新冠肺炎方案用药,因网站上存在最先进、唯一、龙头企业等不实用语,受到行政处罚,并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公司经营、招投标、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等受影响,屡遭一票否决。信用修复政策出台后,该公司可申请修复,根据《若干措施》,市场监管部门可快速启动信用修复程序,若失信行为已纠正、不良社会影响基本消除,可给予信用修复,提前停止公示。”市场监管部门解释道。

  新民晚报记者 金旻矣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