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评论 > 正文

新民快评|从王安石的《元日》说起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晏秋秋     编辑:赵菊玲     2022-02-08 10:42 | |

如果给春节的诗词排位,那么,王安石的《元日》,当之无愧第一。“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小学课本就有,基本上人人熟知。

图源:东方IC

不过,这两年,我发现《元日》这首诗,又难懂了。

不少人不知道,何谓“新桃”“旧符”。记得我初读此诗,特地去查了词典。原来古人门前,总是左右贴着桃木做的木板,上书门神名字,或贴着门神的画。后来,“桃符”也可以指代春联。

还有不少人,不理解第二句的“屠苏”,是什么意思。其实,“屠苏”是一种酒。相传古人过年,大年初一时,总要饮屠苏酒,为的是避免这一年染上瘟疫。

如今,中国人过年,还有多少人,会在门上贴上桃符、门神或春联呢?还有多少人,会在大年初一饮用屠苏酒呢?

尤其是饮屠苏酒,按照我的理解,在新冠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多少有些仪式感吧,多少会有人效仿、讨个口彩吧。但似乎,屠苏酒这三个字,就像干戈寥落四周星,飘散得无影无踪。

这两句不了解,也属正常。但就在这个春节,我突然发现,《元日》的第一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居然有不少小朋友不理解了。

我问一些10后,什么是“爆竹”,居然有些迷惘。是啊,如今不少地方,早已因空气污染原因,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了。小朋友印象中的烟花爆竹,大概都是上海迪士尼乐园的“烟花秀”了。你再去和10后的小朋友说,古人燃烧竹子,产生炸裂声,用以驱赶瘟神,所以才有“爆竹”之名。小朋友很难理解了吧。

我想,时代是前行的。我们当然要与时俱进。但说实话,如果不懂得中国古人是怎么过春节的,在“过年”这段仪式感最强的日子中,没有传承,那么,中国人的年味,势必会渐渐飘散。

我们可以不燃放爆竹,不饮屠苏酒,不贴桃符,但至少,我们要知道,从前的马车很慢,从前的光阴很长,从前的爱情很纯粹,从前的春节很热闹……

丢掉了年味的春节,是不完整的,是没有文化的。而渐渐读不懂王安石的《元日》,那毫无疑问,是一种历史的悲哀。

晏秋秋/文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