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评论 > 正文

新民快评|美不胜收的节气,不仅仅是眼前的风景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董纯蕾     编辑:吕倩雯     2022-02-09 11:47 | |

自立春至大寒,时光如沙漏般流逝,美好在影像中一帧帧定格。

当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的创意,在北京冬奥会开幕那一瞬间惊艳了世界,当“中国式浪漫”在此后的好几天时间里持续“刷屏”,我的脑海里却反复出现一位大科学家的身影,以及他与万物生长之间无与伦比的故事。

竺可桢院士,中国近代气象学与地理学、历史气候学与物候学的奠基人。陆游曾赋诗曰,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竺可桢用实践证明了,花语石言皆可贵,观天知地最动人。这便是物候,竺可桢先生是洞悉其中的奥秘的,且珍爱如宝。“3月12日,北海冰融。”“3月29日,山桃始花。”“4月4日,杏树始花。”“4月15日,紫丁香始花。”“4月20日,燕始见。”“5月1日,柳絮飞。”……自1921年海归的第二天开始,直到1974年逝世的前一天,先生五十余年如一日,细致入微地观察并记录着每一天的天气与物候,记录着自然界一花一草一木一鸟一兽的变化。

1974年2月6日6时,天尚未大亮。84岁的竺可桢从病榻上勉强支起身,打开收音机听天气预报,并在日记本上颤颤巍巍地记下:“气温最高零下1℃,最低零下7℃,东风1至2级,晴转多云……”这是先生的最后一篇日记,翌日,与世长辞。这些宝藏日记,保留下来的便有1300多万字,纵观世界各国的物候学史料与专著,如此翔实的物候日记都极为难能可贵。

所谓物候,仿佛是大自然悄无声无息地吐露给人类的心声,指的是生物长期适应光照、降水、温度等自然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长发育节律。小到农事,大到社会经济运行的方方面面,都与物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牛奶可乐经济学,巧克力经济学,一碗面看房地产景气指数……对各种身边的经济学,我们并不陌生。而二十四节气,便是我们最熟悉的身边的物候学。它不仅能指导农业生产,也能对科学研究、对经济发展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

作为前气象记者,每逢节气总写稿,深知二十四节气,对农耕文明更源远流长的黄河流域而言是更亲密的小伙伴,而在长江流域常常难免“水土不服”。在江南上海,二十四节气又能解锁哪些物候密码,一直是我们气象报道的基本功课。让视野再更广角一些,放眼更多现代摩登都会,传统经典的二十四节气,又能焕发哪些意想不到的魅力与价值呢?于是,从虎年第一个节气立春开始,新民晚报携手上海辰山植物园和上海松江区融媒体中心,推出“上海24节气映画•花候新知”系列新媒体产品,试着为经典二十四节气长卷赋予一些现代城市“画风”。第一期,《蜡梅不是腊梅,也不是梅花》,你get了吗?

当我们在谈论节气的时候,我们在谈论的不仅仅是静谧、美丽的节气美图,还有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碰撞而产生的众多美丽火花。中国那么大,节气那么美,我想去看看,看看更多时光沙漏的隐藏细节。美不胜收的,不仅仅是眼前的风景,还有生活里的……

董纯蕾/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