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财经 > 正文

浦江夜话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上海如何进一步提升资源配置能力?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杨硕     作者:杨硕     编辑:钱文婷     2019-06-14 09:33 | |

  “当前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进入决胜冲刺阶段,上海仍需大胆作为。”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上海市金融工作局局长郑杨在第11届陆家嘴论坛之“浦江夜话”上表示。

  昨天晚上,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副主任綦相,摩根大通亚太地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Nicolas Aguzin(欧冠昇)与郑杨一起现身陆家嘴论坛浦江夜话分会场,围绕“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借鉴国际主要金融中心的发展经验,立足我国国情与上海实际,就“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如何进一步提升资源配置能力,着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等议题进行了讨论。

img_1455.jpg

图说:浦江夜话  新民晚报记者 陈梦泽 摄(下同)

  要取得国际金融地位首先靠上海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初心是什么?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我国金融体系的效率,使其变得更发达,更能服务实体经济,同时更能服务国家的对外战略。做好了,对上海经济也是促进。”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陆家嘴论坛上指出。

  方星海表示,中国要在国际金融上取得地位,首先要靠上海。去年宣布科创板推出的时候,要求上海在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两个中心建设起到互为促进的作用。金融有其特点,金融体系里各类机构互相之间业务交往、信息沟通比一般行业都要多。当生态链形成后,怎样的地域安排能最有效地促使生态链效益?“国内外的经验都表明,有个金融中心,城市里的各类金融机构都能提升效率。”方星海表示。

img_1459 (1).jpg

图说:方星海

  “从信息交流有效性、金融纠纷解决这些角度看,建设一个金融中心,各类要素市场机构包括司法机构聚集,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利于提高国家金融体系的效率,是国家战略,不仅是上海本身的战略。”方星海总结说。当前对外开放面临非常好的形势,很多先决条件都慢慢具备了,再努把力,在今后一两年有些新的突破。

  在谈到新时期金融对外开放新特点时,方星海表示主要有三点:首先,是更大规模引进境外机构投资者。其次,可以逐渐地服务境外企业的融资需求。第三,中国金融服务也要跟着中国企业到全球去,这方面稍微落后一点。

  摩根大通亚太地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Nicolas Aguzin(欧冠昇)在论坛上指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让他十分看好中国市场,“我可以预测,在未来12至15年后,上海整个市场的发展规模将是全世界未曾见到过的,非常独特,我们要不断地进行投资。”

  欧冠昇表示,从自己的经验来看,市场的透明度、法律法规与国际对标、具有连续性、低市场门槛、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等都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必不可少的因素。

img_1457.jpg

图说:Nicolas Aguzin(欧冠昇)

  推进长三角金融一体化

  上海市金融工作局局长郑杨在主旨发言中指出,当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明年要基本实现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郑杨进一步表示,从框架体系来看,国际金融中心的框架已经基本建立。“上海已经形成格局完整、品种完备、交易活跃的金融市场体系,具备了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全部主要要素。”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和成熟的金融中心城市相比,上海还存在着差距。”郑杨说道,“比如说我们的市场大,但是不强,整体上缺乏足够的市场定价权和话语权,国际化程度需要进一步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上海金融发展环境需要不断优化,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来正视解决,同时也要通过金融开放、改革创新来加以推进。”

  郑杨指出,要全面提升上海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关键在于重点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当前上海已经完全确立了以市场为核心的金融中心的地位,初步形成了全球的人民币的产品创新、交易定价、清算中心,应当充分发挥这一优势。

  郑杨称,要坚持一个核心,做到三个“更加注重”。一个核心是要继续把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作为上海金融中心的核心,这是上海金融中心的一个基础。金融市场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载体,是金融体系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渠道,也是金融中心服务全国的关键性的平台。因此,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必须牢牢抓住市场体系这一核心,不断取得新的突破,要继续拓展人民币市场、产品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丰富人民币产品和工具,健全交易定价、支付清算等功能。形成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的金融市场体系。

img_1458 (1).jpg

图说:郑杨

   同时,郑杨强调:“我们还要做到三个更加注重,一是更加注重开放引领,打造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体系。我们在通过自贸区加快了金融的开放步伐,我们金融业的开放也将持续推进。特别是我们最近对于外资持股比例限制方面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同时也打造了‘一带一路’的投融资中心,使上海成为我们国内外资源配置和合作共赢的重要节点。”

  二是要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建设全球金融科技的创新体系。要探索实施监管的创新机制,积极应用监管科技,鼓励金融机构运用科技的手段提升金融服务。要在有效开展风险压力和服务能力测试的基础上,研究制定金融科技的中国标准、上海标准,赢得金融科技领域方面的竞争力。“上海作为金融中心城市和科创中心城市,理应在金融科技方面有大的作为。”

  三要更加注重风险防范,加强金融营商环境的建设,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攻坚战,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不断完善金融法治、税收、会计、信用、监管等制度体系,同时要强化专业服务队伍的建设和壮大。

  郑杨表示,进入决胜冲刺阶段,上海金融中心建设仍需大胆作为。上海将研究推进长三角金融一体化,加强长三角区域的金融监管政策的协调,提升政策的一致性,争取在科创企业金融服务方面率先实现一体化。“当然我们现在长三角方面,还要把长三角的风险群防群控工作和重大案件的协调处置机制建好。”

  另外,上海还将在加快金融开放创新方面勇于作为,在金融机构集聚方面,上海吸引了全球知名的资产管理机构,打造全球资产管理中心,积极培育保险市场,吸引大型的再保险公司来落户。在金融创新方面,要加快金融市场关键产品和工具的创新,推出成品油、天然气、航运价格衍生品等期货产品,继续扩大上海的金融市场与境外市场的互联互通。

  同时,也会在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方面敢于作为,进一步加强地方金融监管的责任,同时强化央地金融管理的协同配合,严防跨区域、跨市场、跨行业的风险交叉叠加成系统性的重大风险。最后,郑杨强调:“我们将推动上海地方金融监管的条例尽快出台,建设金融风险管理和压力的测试中心,在监管得好的前提下,争取更多的产品、更多的创新、更多的改革措施在上海先行先试。”

  以包容之心 吸纳各种各样的人才

  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副主任綦相则从一个银行保险的监管者角度,表达了如何看待和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他认为,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排名里处于第五位,这是非常了不起的。现在上海集聚了各种金融要素、各种金融资源,上海的金融市场总成交额遥遥领先,它的直接融资占比在全国有85%,接近90%,有1600多家持牌机构。这些持牌机构里,30%多又是外资机构,体现了它的包容、开放。所以说上海进一步建设发达的国际金融中心,有非常好的基础,现在又有了政策方面的支持。

img_1456.jpg

图说:綦相

  在綦相看来,支撑着一个发达的、能面向未来的国际金融中心,需要有几个坚实的支柱。

  第一就是金融机构的体系,能拥有一个经营稳健、治理良好,关键是有好的风险文化的金融机构体系非常重要,尤其是监管者,所以监管者要更多关注审慎监管的内容,更关注风险管理。“不仅仅要看硬指标,还要看经营风险的指标,还要看所谓风险的文化,就是一家机构是不是敬畏规则,是不是能够以好的风险偏好、好的风险战略、好的风险管理的实践来取信于市场。”綦相说。

  第二,是要有一个有深度、有广度、开放的、活跃的、有韧性的,而且是支持可持续发展的金融市场。这个金融市场的建设步伐迈得很快,能具备这些特征的金融市场一定是一个备受尊敬的市场,也会是一个非常有效率,在配置资源和辐射服务方面能发挥更大作用的市场。特别是在支持可持续发展方面,如果能更加具有普惠性,更加绿色,更加智能化,这是一个更好的市场体系。

  第三,要有一张有效的金融安全网,这张金融安全网里边有很多要素。綦相认为,这里面一方面要有一个有效的银行监管体系,监管一定要有效,还要有一个早期的干预框架,日常监管是有效的,还要有早期干预处置风险的框架。要有有效的存款保险制度,央行及时发挥最后贷款人的功能。

  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跨境监管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据綦相介绍,近几年,作为监管者,银保监会跟国际同行签了70多份双边监管谅解备忘录(MOU),还有一些其他的合作协议,每年都开展监管磋商,还有有效银行监管的联席会议。另外,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危机管理会议等,都是跟全球监管同行一起沟通信息,推动监管合作。

  第四,要有运行高效、安全可靠、社会公信力很高的金融基础设施。一说到金融基础设施,大家就容易想到是硬件,实际上这里面既有硬件也有软件。硬件指支付结算系统等,软性的金融基础设施实际更加重要,比如法治、信用环境、信息披露、会计、审计制度、外部信用评级、中央交易对手方的服务等。

  綦相还指出,现在又提出了智能化的要求,社会也有期待,未来互联网的基础设施、计算能力,数据作为信息资产的管理、使用以及他背后的权利义务的关系,都是需要好好研究的,都是金融基础设施的范畴。

  最后一点是金融人才的基础。綦相表示,上海是我们国家金融人才最富集的地方,像金融、法律、科技这些都云集在我们一个金融中心里面,做出了很多贡献。“一个金融中心需要以包容的心态吸纳各种各样的人才,使各路的人才如水之归海,就能建设一个更理想的国际金融中心。”

  新民晚报记者 杨硕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