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城生活 > 正文

崇明蟹可以和阳澄湖蟹叫板啦! 现代农技育苗打造崇明清水蟹品牌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郜阳     作者:郜阳     编辑:叶薇     2018-01-04 11:36 | |

图说:沈亚达率先使用席草扎蟹 新民晚报见习记者 郜阳 摄 (下同)

  “前几年,崇明养蟹路越走越窄,多亏了中华绒螯蟹产业技术体系,开启了集优质亲本培育、生态蟹苗繁育、高质量蟹种生产于一体的崇明清水蟹产业之路。”面对上海福岛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1500亩蟹种基地,合作社理事长沈亚达这样感慨。他的办公室里,全国河蟹大赛“最佳种质奖”的奖杯金光闪闪,赫然在目。“未来,我期望能打响崇明清水蟹的品牌,让国人提起大闸蟹的时候,先想到上海崇明!”沈亚达说。

  养蟹也从“宝宝”抓起

  “上海长期以来是我国中华绒螯蟹最重要的种源基地,曾为全国14个省市的45个县(市)提供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苗种。但自上世纪90年代起,全国兴起了‘大养蟹’的热潮,过度捕捞导致长江蟹苗苗讯规模极度萎缩,蟹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还造成不同年份天然蟹苗产量的巨大落差。”上海市河蟹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上海海洋大学教授王成辉介绍,“同时,一些河蟹人工育苗场受利益驱动,长期选用小规格河蟹作为亲本进行繁育,造成子代河蟹种质退化。”

  为此,2010年起上海启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中华绒螯蟹作为唯一一个水产对象入选先行试点,由上海海洋大学牵头,联合上海市水产研究所和相关专业合作社联合攻关。中华绒螯蟹产业技术体系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由首席专家组建创新团队,团队提出目标并负责科技攻关指导,综合试验站负责技术示范培训。沈亚达的合作社成为了首批种源综合试验站。

  项目首席专家上海海洋大学教授王成辉分别寻找具有步足长、额刺尖、背上疣状突起明显等特征的大规格亲本蟹,按照一定顺序杂交繁育,培育出来的蟹苗不仅环境适应性好,且生长较普通苗种快了17.8%。“团队将其命名为‘江海21’,‘江’代表长江、‘海’代表上海,‘21’代表21世纪的引领者,象征着我们要在21世纪打造属于上海的品牌蟹。”沈亚达介绍。

  去年夏季大闸蟹生长关键时期正值酷暑,全国大部分地区养殖户因产量减少收益下降,但参与试点养殖“江海21”蟹苗的农户却都稳中有升。有了这样的口碑效应,参与项目的上海福岛水产养殖合作社,去年供不应求,“库存”清了不说,还“欠”了不少蟹苗。

五两的“蟹爸爸”各个张牙舞爪

  “苗好”不怕巷子深

  这几天,又到了沈亚达一年里最忙的时候——养蟹人最重要的购苗期到了。买菜时,大家时常做的是“讨价还价”,而购买沈亚达蟹苗的养蟹人,有不少是“讨价加价”。2016年要了800斤蟹苗的,2017年要8000斤,“根本不用出去推销,预定电话一个接一个,销量比去年翻了一番。”

  “别人都到我这拿蟹苗,有两个原因:一是死亡率低,二是翻倍率高。”沈亚达说。河蟹在幼体阶段一般蜕壳5次,沈亚达的蟹苗每蜕一次,体格就能翻一番。沈亚达对于这些“蟹宝宝”,可谓关怀备至。他专门请了个师傅来负责喂料、管理水草。“蟹苗好需要三个因素:种好、草好、水好。这三个因素环环相扣,我们的种源有了保障,接下来就要在后两项上下功夫。”

  这几年,相关专家和崇明养殖户注重控制养殖水体,通过人工种草、水质调控、饵料配置、科学投喂等手段,让崇明清水蟹蟹苗更加健康茁壮。传统的养蟹过程中会导致水体中氨氮含量等慢慢上升,对水质有影响,要让清水蟹产业更符合生态岛建设要求,近年来沈亚达积极探索,争取降低蟹塘水体氨氮含量。“水草的质量很重要,蟹塘里千万不能有蓝藻出现。每日的投食也很有讲究,我们要让蟹做‘光盘行动’,争取不留残余。养殖户每天也要按要求在《水产养殖日志及用药指南》上填写日投饲量、吃食情况、换水量、是否施药等信息。”

  沈亚达对“售后服务”也很上心,每年带着技术人员到“蟹宝宝”落户的江苏、安徽、江西、贵州等地做回访,“用户好评率都很高。”他还发明了冲水捕捞法,“在蟹塘的进水口埋下一个缸,白天排水,到傍晚时候冲水。蟹种是随着水流的方向逆向爬行,能够沿着水流逆向爬入缸中的蟹种属于体力比较好,比较强壮的,这样就保证了蟹种的质量。”

  计划为蟹苗“办户口”

  在崇明的合作社里,还有不少成蟹,沈亚达也为它们动足了脑筋。他成了崇明岛上率先使用席草扎蟹的养蟹人,“使用席草不会像棉绳那样增加蟹的重量,让消费者吃亏,煮出来也有一股稻草的清香。”

  在王成辉教授和沈亚达的共同努力下,这几年上海福岛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培育的大规格河蟹先后拿到了全国河蟹大赛的金蟹奖、最佳口感奖和最佳种质奖,实现了大满贯。未来,沈亚达计划给蟹苗打上二维码,让蟹宝宝不再是“黑户口”,再收回400亩地,扩大蟹苗和成蟹的养殖面积。“现在我们使用都是三两以上的母本,明年起我们要用四两的和更大的,父本规格也要使用五两和五两以上的。”

  已经64岁的沈亚达是个土生土长的崇明人,他想培养几个肯吃苦的年轻人来接班,把崇明清水蟹的牌子打响。“现在大家一提到大闸蟹,首先想到的是阳澄湖,我们要用自己的努力,一是做强做大崇明清水蟹的优质种源,二是进一步拓展蟹文化的传播,扩大崇明清水蟹的品牌影响力。让上海崇明清水蟹蟹苗和成蟹的牌子深入人心。”

  新民晚报见习记者 郜阳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