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城生活 > 正文

恐龙专家“搭台唱戏” 自然博物馆“恐龙季”精彩继续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郜阳     作者:郜阳     编辑:蔡骏     2018-07-14 13:46 | |

  新民晚报讯(见习记者 郜阳)恐龙的羽毛是怎样出现的?恐龙化石从野外考察、化石挖掘、修复、研究命名、骨架装架,到陈列展示的具体过程究竟是怎样的?如何识别真假恐龙蛋……这个夏天,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的“恐龙季”还在继续。就在今明两天,各个年龄段的恐龙迷们就能在自博馆与科学家面对面交流,了解恐龙的“十万个为什么”。

  这个周末,上海自然博物馆携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京古生物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河南省地质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浙江自然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7家单位的古生物学者们在自博馆展区内“搭台唱戏”,与游客们交流化石挖掘故事、古生物研究经验,解答他们对恐龙等古生物的疑问。来自全国各地的古生物学者们带来了标本、模型、图书、实验设备等实物与观众互动,现场还展示了恐龙研究的最新成果。

微信图片_20180714125816.jpg

图说:游客与恐龙专家面对面交流 来源/郜阳 摄

  上海自然博物馆带观众了解了热河生物群早期鸟类的眼部超微结构。据该馆副研究员周保春介绍,通过对正在展出的一块保存了视网膜超微结构的鸟类化石进行电子显微镜扫描,推测出该鸟是昼行性具有色觉能力的鸟类,并说明鸟类精致的视网膜结构早在1.2亿年前就已经形成。

  中国地质博物馆展台前围了不少小朋友。该馆带来的3D恐龙明信片“圈粉”不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主要带来了龙鸟、鸟龙和原角龙的介绍,而龙鸟和鸟龙之间是否存在“亲戚”关系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或许你对恐龙骨架和恐龙蛋都不陌生,但你见过恐龙宝宝在蛋壳里是什么样子吗?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带来的1:1中华贝贝龙化石复制品同样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这块化石背后还有段曲折的故事。中华贝贝龙是个已经足月但尚未出生的窃蛋龙宝宝,1992年被发现于河南省西峡县,不久流失美国,被一家私人机构收购。2013年,经过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和众多专家学者的努力,这块流失海外近20年的化石才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有了自己的家。

  据上海科技馆展教服务处公众传播部副主任刘哲介绍,通过搭建这样一个科学家与公众面对面交流的平台,拉近科学与公众间的距离。让大家能亲手摸到、亲眼看到这些珍贵的化石,在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传递了科学方法、弘扬了探索精神。“就像北京自然博物馆带来的1.65亿年前的古蝉标本,是当时和恐龙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对研究当时的环境生态都有重要意义。”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