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城生活 > 正文

改革开放再出发|购物天堂的体验:足不出沪,买遍全球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张钰芸     作者:张钰芸     编辑:任天宝     2018-07-23 18:57 | |

binary_middle.jpg

图说:隔街相望的市百一店和新世界城走在改革的前沿 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 摄


 视频:李永生 制作

  从渔村小镇,到国际大都市,上海是一个“依海而生,因商而兴”的城市。

  一百多年前,开埠后的贸易兴市,让上海商业早早地接受了西方交易规则,孕育出中国第一代商业资本家,创建了一批民族品牌。四十年前的改革开放,让上海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为了走出“短缺经济”的困境,我们摸索着打响“流通革命”,通过引进外资、放开市场,实现了商业业态的大变革。

  “国际化”三个字,更是流淌在上海商业血液中的东西,西风东渐的首站历来都在此地。中国的第一家百货商店、第一家超市、第一家便利店、第一家大卖场、第一家购物中心、第一家奥特莱斯都诞生在上海。上海不仅拥有强大的民族商业,更聚集了国际上几乎所有跨国商业集团,并以上海为基地,向全国各地延伸、发展。

  2017年,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830.27亿,居全国城市排名第一位。商贸行业就业人数超过325万人,贡献了全市近四分之一的就业岗位。“因商而兴”绝不是浪得虚名,接轨国际更是步步深入。目前,上海的国际高端知名品牌聚集度超过90%,全球零售商集聚度达54.4%。

  改革开放四十年,“上海购物”的金字招牌,不仅要传承城市文化,更要拥有国际视野。11月5日-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从“卖全球”到“买全球”,高品质的国际商品将为“买买买”提供更多选择,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

binary_middle (2).jpg

图说:南京路步行街无论何时都是人头攒动 新民晚报记者 陈梦泽 摄

  南京路 打响改革第一枪

  作为上海开埠后最早建立的一条商业街,南京路的变迁见证着改革开放四十年上海商业的发展。它就像一座活着的商业博物馆,有创建于开埠初的百年老店,也有兴建于改革开放后的现代化商厦。如今的南京路夜景辉煌,街市繁华,无论何时都是人头攒动,不负其“中华商业第一街”的美誉,而其蜕变正在这四十年间。

  上世纪30年代起,南京路“四大公司”统治中国百货业半个多世纪,却在改革开放初期落后于广州,市百一店全国第一的位置曾被广州南方大厦取代。1984年,市百一店实行干部竞聘招标制,打破“铁饭碗和大锅饭”,用改革第一枪的魄力,当年就夺回了全国第一。

  马路对面的新世界城也不甘落后。1988年,新世界百货公司成为黄浦区第一家定向募集的股份制企业,1993年又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上海商业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因此有了更多走在前面的“自选动作”。

  “刚改制时,新世界营业面积仅800平方米,员工不足100人。”回忆当年,新世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徐家平颇有感触,1988年,新世界首开上市公司较大规模兼并的先河,营业面积如今扩充到20.5万平方米,拥有商场、酒店、餐饮、娱乐、文化、展示等多功能。“我们是上海首批增设上下行自动电梯和中央空调的新型商场,当年很多市民为了坐电梯、吹空调专程而来。”

  上世纪90年代,以大型百货商店集中上市为契机,南京路、淮海路、四川北路和豫园商城等商业街都旧貌换了新颜。南京路更升级为步行街,迈入全新阶段。

  作为1999年上海市重大工程,南京路步行街项目邀请法国、日本的设计事务所来做规划设计,市区两级则对商业经营结构调整下了苦功,形成市百一店、华联商厦、新世界城的“三足鼎立”,19幢专业商厦各显神通,20家名特商店各具特色的格局。营业面积增加了,商品经营面积却下降了,娱乐休闲业态的比例大大上升,即便在如今看来,露天咖啡馆、中西美食、展览展示、广场表演等商旅文结合的业态,也是增加体验感的利器。

binary_middle (1).jpg

图说:徐家汇商业购物中心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

  连锁经营 商业走入现代化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欧美各国和日本就完成了“传统商业向连锁商业转换”的变革,通过全球采购和供应链的整合,成为市场经济的引领者。连锁经营是现代商业的重要标志,而上海迈入这一新时代,也是在改革开放之后。

  “1991年,上海组织了一个商业考察团到香港,我们用整一天的时间把华润集团在香港本岛、九龙的57家超市看了一遍,晚上还去探访了7-11、OK便利店,对‘超市’有了粗浅的认识。”曾任市财办主任、市商委主任的张广生,是上海商业改革、发展和流通革命的参与者、实践者,他在《海商》一书中回忆,联华超市的出现就缘起这次香港之行。

  “1993年,所有凭证、凭票商品都取消了,上海居民年人均收入也跨过800美元的槛,正是发展超市、连锁商业的最好时机。”从市财办和内外贸易联合公司拿到1200万注册资金,选址曲阳中心商场,联华超市第一店开始筹划,却在前往工商局注册时被拒绝。“工商局的工作人员认为,‘市场’是由工商局统一管理的,‘超级市场’是什么?不能用这个名称。”还是张广生向当时的工商局副局长张文蔚解释:“超市”不是“市场”,而是零售商业的一种连锁业态,国外已经有50多年历史了。“联华超市”这才注册成功。

  谁能想到,条形码也给开业带来难度。上世纪90年代初,产品出厂没有条形码,超市进货、仓储、收银和售后难管理,联华人因此自行印制条形码,贴到每一件商品上,进货人员日夜加班,就连上级公司总经理都跑到仓库里贴到深更半夜。

  1991年9月11日,联华超市曲阳店正式开业,这是上海第一家以顾客自选、开架销售、集中结算、连锁经营为特色的超级市场。市民们蜂拥而至,结算台人流不断,晚上8点都关不上门。一时间,超市塑料袋竟成为顾客拎在手中的时尚包装品。

  到1992年底,上海一下子冒出200家连锁超市,联华、华联、农工商等竞争激烈。但国有商业的基础让他们受制于传统经营思想和缺乏资金的境况,面对现状,商业部门决定吸引外资,用合资合作推动高质量发展,家乐福恰在此时来了,它让上海人知道了什么是“大卖场”。1994年,家乐福和联华超市组建“上海联家超市有限公司”,1995年12月31日,联华超市曲阳店翻牌成为联家超市曲阳店,第一年的销售额就达到2.6亿元,1998年更达到5.1亿的顶峰,每平方米销售12万元的惊人业绩,更是家乐福全球门店的最高纪录。在此之后,不但家乐福快速扩张,麦德龙、乐购、沃尔玛、大润发、易初莲花(后改名卜蜂莲花)、欧尚、乐天玛特等外资大卖场纷至沓来,成为上海市民不可或缺的生活伙伴。

binary_middle (3).jpg

图说:恒隆广场是上海老牌的购物中心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

  利用外资 跑出创新加速度

  第一八佰伴、东方商厦、华润时代广场、佳士客(不夜城),是首批进入上海的百货零售业,当年上海首开利用外资的先河,如今外资几乎撤出,仅剩香港华润集团还在坚守。

  东方商厦是上海第一家沪港合资的大型零售企业,香港的“上海实业”一开始占有49%的股权,后来又增资到51%。

  “当时的徐家汇还在开发中,但市政府对东方商厦的要求是商品、服务、环境等都要一流,卖上海现在没有的东西,那就是进口商品。”1991年,现任东方商厦居家礼品商场经理的瞿耀景就参与商场筹备,他告诉记者,为了找到进口商品,他和同事走出国门采购。“我主要负责家电采购,当时我们先去珠海免税店,看哪些商品好,把品牌和供应商抄下来,担心营业员阻挠,还要背下一个出门记好,再回去。然后我们到广州友谊供货公司进货,完成了第一步采购。”下一步他去了香港,在高岛屋、三越百货抄了又抄后,再一个个跑设立在香港的办事机构。“索尼、日立、三菱、飞利浦……都跑遍了,当时人家不能理解你这种采购方式,几乎就是靠诚意感人的。所有商场经理都是这么过来的,女装部经理是位男士,在内衣店抄品牌时,面对不少异样眼光。”

  等到东方商厦开业时,店里有了约2万个品牌,CD机、LD机等首次成规模地进入百货公司,李维斯牛仔裤也成为时尚青年的首选。“当时东方商厦的纸袋拎出去,不亚于如今的奢侈品。”东方商厦的新潮还不止于此,总办的冷成暖曾经是模特队的一员,20来位年轻姑娘一到周末就会在店里走秀,展示最新款的服装,国别商品周、保税展示展销等手段引领风潮。

  1992年5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鹏正式批复上海市政府,同意兴办中日合资的上海第一八佰伴股份有限公司。这意味着,第一八佰伴突破了外资不能进入中国零售业的禁区,成为中国第一家经国务院批准的大型中外合资商业企业。1992年9月29日,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纪念日之际,上海第一八佰伴有限公司新世纪商厦奠基。1995年12月20日,第一八佰伴开业,107万位顾客涌入商厦,创下了日光顾同一店铺人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选址大开发的浦东,新建成的第一八佰伴内外有87部电梯,空调、照明均由中央控制室集中控制,一经亮相就轰动全城。从2004年开始,第一八佰伴最先发起的跨年促销盛会,也成为上海人轧闹猛的第一选择。

  2001年7月14日,南京西路陕西路口有一座类似帆船形的建筑横空出世了,就是浦西当时的最高建筑,66层,288米的恒隆广场。恒隆广场的出现,让世界顶级品牌汇聚于此,不但是上海顶级写字楼的所在,更成为上海精英消费的所在。梅龙镇、中信泰富和恒隆广场组成的上海时尚消费“金三角”,至今牢不可破,而正是由他们打开的局面,使得如今国际上八成的顶级品牌都在南京西路开有旗舰店或专卖店。

  与之2公里之隔的淮海路商圈也在几乎同一时段崛起。2000年,大上海时代广场开业,随它一起开业的是已有150年历史的连卡佛;2001年,位于淮海中路向南的马当路兴业路,瑞安集团主导的国内首个商业零售项目上海新天地开业;2002年,在淮海中路黄陂南路段的香港新世界大厦建成,它便是后来K11艺术购物中心的前身。

  而在此后,上海商业新一轮发展规划以大型购物中心为主力,吃喝玩乐“一站式”的商业模式更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也对上海商业提出更高要求。

  新民晚报记者 张钰芸

binary_middle (5).jpg

图说:将于9月开幕的凯德晶萃广场 新民晚报记者 陈梦泽 摄

  【延伸阅读一】

  迈向智慧零售新时代   “上海购物”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去年,市委书记李强提出打响上海“四大品牌”,那么“上海购物”这张牌该如何打?

  李强说,要打响“上海购物”品牌,创造更加便利的购物消费环境,汇聚更加丰富的全球高端品牌,打造更有特色的知名商圈,抓住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重大机遇,把上海建成人人向往的购物天堂。

  “‘打’就是要有措施、有行动,‘响’就是要在国内外叫得响,‘品’就是要质量高、品质好,‘牌’就是要有竞争力、影响力。打响购物品牌,‘购’就是要从体验度着手,环境好,想逛、想看、想shopping;‘物’就是要从商品丰富度着手,最新、最潮、最划算。”市商务委主任尚玉英表示,上海是全国最大的消费城市和新零售的“试验田”和“竞技场”,也是国际零售商和国际知名品牌集聚度名列全球前茅的城市,消费已经成为上海城市经济持续繁荣的“稳定器”和“压舱石”。目前市商务委已经制定了8个专项行动,包括新消费引领专项行动,打造新零售“试验田”;商业地标重塑专项行动,重塑“中华商业第一街南京路”“百年淮海路”形象;老字号重振专项行动,实施“老字号+互联网”计划等。

  目前,上海已经是全球零售商进驻的重要目的地,国际零售商集聚度达54.4%,国际高端知名品牌集聚度超过90%,上海口岸的服装、化妆品、汽车进口额分别占到全国的70%、53%和37%,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高端消费品的进口集散地。然而,对标公认的国际消费大都市,上海在外来消费吸引力、商圈商街的国际影响力、消费体验环境、消费市场的丰富度等方面,有待更好地和国际接轨。

  市商务委商贸处处长孔福安表示,上海要抓住零售创新的机遇,用新技术驱动变革和发展。“中国的新零售开启了智慧零售的新发展,如何利用技术来实现数字化升级和用户体验的优化,是业者需要实践的问题。上海正在筹备‘全球零售创新大会’的领袖圆桌会议,我们希望集聚全球智慧,用智慧零售带来更高品质生活。”

  此外,抓住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沪举办的机遇,也是各方共识。李强指出,上海要抓住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契机,加快引进更多全球优质商品和服务,加快引进有实力的零售商和采购商。

  “进口博览会将帮助上海打造亚太乃至于全球的消费品集散中心,成为引领全球消费品市场的风向标。”孔福安表示,中国市场既有增长动力又有市场规模,看中这一优势全球零售商正将其最好的资源带入中国。“长三角的高端消费人群是‘上海购物’的支撑,三省一市共有3.2亿人口,消费人口基础是其他城市的3到5倍,再加上国内外旅游人次,‘上海购物’不愁客户群,更应该用高质量发展提供高品质生活,让消费回流。”

  新民晚报记者  张钰芸

1532342943(1).png

  【延伸阅读二】

  创新发展大事记

  1989

  12月8日,上海首家肯德基快餐店在中山东一路2号开业,连锁洋快餐首次进入上海。三年后,麦当劳也进入上海。

  1991

  12月28日,“荣华鸡快餐店”在人民公园肯德基门店旁的南京西路黄陂北路口开出首店,中式快餐叫板洋快餐。

  1995

  12月20日,上海第一八佰伴开业,当天接待顾客高达107万人,创下了同一天光临同一商店人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12月31日,联家超市曲阳店正式对外营业。1998年其每平方米销售12万元的惊人业绩,创下家乐福全球门店的最高纪录。

  1997

  8月25日,梅龙镇广场开业,第一次将MALL的概念展示在上海消费者面前,开启了上海商业的购物中心时代。

  1999

  10月1日,南京路步行街正式向市民开放,由江泽民总书记题字的“南京路步行街”石碑竖立在步行街的两端。

  2001

  6月30日,“新天地”商业设施向市民开放,同年10月APEC会议期间,江泽民总书记、俄罗斯总统普京、新加坡总理吴作栋等国家元首先后前往参观。

  2003

  4月24日,由原上海市第一百货集团、华联集团、友谊集团、物资集团合并重组的大型国有商贸流通产业集团百联集团挂牌成立。

  2010

  12月28日,上海大悦城正式开业,打造潮流、时尚的生活购物中心。

  2017

  12月11日,上海市领导对上海发展提出新要求:着力构筑上海发展的战略优势,全力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

  2018

  5月8日,市商务委制定实施《全力打响上海购物品牌 加快国际消费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