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城生活 > 正文

短短半年,上海凭啥请来“诺奖天团”?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曹刚     作者:曹刚     编辑:房浩     2018-10-30 10:22 | |

  今天上午8时30分,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第二场主题论坛开始,聚焦生命科学与产业。迈克尔·莱维特、巴瑞·夏普莱斯、亚利耶·瓦谢尔等多位诺奖得主先后发表主旨演讲,分享生命科学、基因研究等关乎人类健康的前沿理论成果,研讨中国生命科学产业的未来。

  新民晚报记者 徐程 拍摄

  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秘书长王侯介绍说,4个主题论坛分别涉及生命科学、生物制药、人工智能、光子科学等领域,跟上海的产业匹配度很高,是科学家们结合上海特色共同策划的结果。“这些几乎都是上海最前沿最具有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对上海的产业升级非常重要;昨天率先登场的主题论坛关注‘光子科学’,则是许多前沿新兴产业的基础。”

  上海正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顶尖科学家则代表各自领域国际最高水平,双方开启了一段珠联璧合、水到渠成的合作。牵手背后,折射出的是无比尊重原创科学研究的“上海态度”,和快步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上海速度”。

  “上海态度”

  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诞生于2017年11月,由罗杰·科恩伯格、迈克尔·莱维特、巴瑞·夏普莱斯等6位世界顶尖科学家在香港联合发起成立。

  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协会主席罗杰·科恩伯格介绍,协会有三个宗旨:在世界范围内倡导科学,尤其是基础科学,它是变革性发现的源泉,需要最长期的支持才能达成;促进对全世界年轻科学家的支持,他们的奉献和努力将确保科学事业薪火相传,不断迈向成功;促进协会会员在中国开展富有成效的活动。

  在这些宗旨的指引下,罗杰·科恩伯格对全球科创版图做出了前瞻性判断:“成长的东方已成为吸纳科学家智慧新的洼地和增长极。”于是,协会把创建一个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橄榄枝伸向了上海。

  大约半年前,罗杰·科恩伯格致信上海市主要领导,希望双方“创办一个‘跨国界、跨专业领域’的全球顶尖科学家年度聚会、头脑风暴、科技交流合作的平台。借此让上海成为科学家前沿研发和战略产业信息的发布地。这将是全世界的一个创举。”

  今年4月17日,市委书记李强在会见协会副主席、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教授一行时强调指出:人才是上海的第一资源,我们按照中央要求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特别需要进一步打开大门,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吸引高端人才来到上海,共同推进包括科学研究在内的全方位国际合作。

  不久后,对原创科研“很有态度”的上海,愉快地握住了世界顶尖科学家的手。

  “上海速度”

  今年5月11日,罗杰·科恩伯格和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达·约纳特代表协会首次来沪,发布即将在上海举办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消息,并与上海市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三方《战略合作备忘录》,合力打造这一场巅峰智慧盛宴。

  协会集聚了以诺奖获得者为代表的30多位世界顶尖科学家,无疑是人类智慧天幕上最耀眼的星座,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原动力;上海则肩负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这个国家战略,正在向全球的优秀科技人才、前沿科研成果张开双臂,是顶尖科学家“向东而行”的科创优选。

  论坛筹办工作如火如荼。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在中美两地举办了两次联席会议,广泛邀请多个领域的世界顶尖科学家。上海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和上海交通大学5家承办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跑步前进”,以每周一个工作推进会的频率,迅速设定主题,踏实推进繁复的会务工作。

  短短数月,一个大规模、高规格、影响深远的世界顶尖科学家“智慧大舞台”已然搭就。“论坛从策划到成功举办,耗时约半年,筹备进展很高效,得益于各方密切合作,充分体现了上海海纳百川的文化特点和对国际人才的强大吸引力。”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济师翁巍透露,许多顶尖科学家认为,与前沿领域的专家们相聚,机会非常难得。“他们很期待也很珍惜与同行甚至跨界科学家交流的机会。我们取消了原计划中的平行论坛,因为科学家们觉得不好,他们希望听到更多不同领域的声音。”

  链接:“诺奖天团”故事多

  自1901年12月10日颁发第一届诺贝尔奖至今,全球近1000位科学家、20多个团体获奖。目前,全球有100多位自然科学类的诺贝尔奖得主,其中约70人还活跃在科创前沿。在此次参加论坛的37位顶尖科学家中,就有23位自然科学类的诺奖得主(共26位,另有3位为经济学奖得主),几乎占了1/3。

  如此豪华组团规模,是中国有史以来绝无仅有的全球顶尖科学家盛会,也是亚洲规模最大的世界顶尖科学家交流平台。汇聚滴水湖畔的“诺奖天团”里,每一位都是各自科研领域的一面旗帜,也不乏一些有趣的故事。

  罗杰·科恩伯格:向父亲看齐

  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主席罗杰·科恩伯格,与父亲阿瑟·科恩伯格同为斯坦福大学教授,且都获得过诺贝尔科学奖(他的父亲在1959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是诺奖历史上的第六对父子诺奖得主。罗杰·科恩伯格对“真核生物的DNA转录机制”钻研30多年,是在分子层面提供真核转录实际过程画面的第一人。其研究成果对了解干细胞分化、人类疾病机制等重要医学问题提供了重要基础。

  巴瑞·夏普莱斯:有望再获奖

  2017年普利斯特里奖得主巴瑞·夏普莱斯是全球公认的化学奇才,凭借在“手性催化氧化反应”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获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近年来他主攻“点击化学”研究,是不对称催化和“点击化学”领域的奠基人。一篇发表于2001年的关于“点击化学”概念的论文,单篇被引用万余次。业内预测,他有望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诺奖夫妇:一起研究不迷路

  在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一对诺奖夫妇引人注目。挪威科学家梅·布莱特和爱德华·莫索尔因“发现构成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获得2014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夫妇俩都热爱神经科学,都喜欢户外运动,在乞力马扎罗山的休眠火山上订了婚。莫索尔夫妇对自己不会迷路这件事很好奇,在共同组建的实验室里开始研究大脑中的位置细胞,一个负责理论计算,一个负责实验,配合默契。

  师生搭档:同一年分享诺奖

  在昨天的光子科学与产业论坛上,2004年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戴维·格罗斯和弗兰克·维尔泽克先后上台发表主旨演讲。弗兰克·维尔泽克是上海交通大学李振道研究所所长,他的博士生导师正是戴维·格罗斯教授。老师在规范场理论、粒子物理和超弦理论等方面做出众多开创性研究成果;而学生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纯粒子物理学、物质在超高温下的行为、粒子物理学在宇宙中的应用及黑洞的量子理论等。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曹刚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