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城生活 > 正文

新春走基层|天气“诊断师”新春值守 呵护申城冷暖变化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马丹     作者:马丹     编辑:任天宝     2019-02-08 09:40 | |

IMG_0390.JPG

图说:上海中心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漆梁波(右一)和同事拟大雾预通报专报 新民晚报记者 马丹 摄(下同)

  大年初二的大雾黄色预警、大年初三的大风蓝色预警、大年初四的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一场强冷空气赶来“闹新春”,打破了申城天气舞台的平静,蒲西路上的上海市气象局气象大楼也因为这些小插曲出现变得有点“热闹”。位于大楼4楼的预报、服务一体化平台里,大屏幕上的卫星云图、雷达图每过几秒就实时刷新一次,和一年中其他时间一样值守的气象工作者们呵护着申城这个新春的冷暖变化。

  上海中心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漆梁波说:“城市越来越发达,但也越来越脆弱。一场雾、一场雨,都有可能影响城市的正常运行。要守卫这个‘正常’,非一己之力就能达到的,需要的是整个团队的合作。”

  值班10年 经历越多责任也越大

  昨夜今晨,申城下起雨夹雪,虽然阴冷却平添几分祥瑞。“自从当上预报员,一点风吹草动就容易醒。”半夜被雪珠拍打窗户的声音惊醒,今天凌晨3时,上海市气象局决策服务科的80后预报员高洁就爬了起来,冲到预报平台打开电脑浏览起气象云图。3时55分发出暴雪Ⅳ预通报、4时50分发出道路结冰黄色预警,忙碌到8时都没再睡上一会儿的她,又开始新一天的24小时值守。2009年研究生毕业后,高洁就进入上海中心气象台工作。今年已经是她春节值守的第十个年头了。用她的话来说,每个气象工作者都习惯了这种春节“不打烊”的生活。

  别看高洁看上去有点假小子气,大大咧咧,但一遇到天气分析这点事,她就心细如发。即使不值班,只要天气一有变化,她总会不自觉地打开天气图查看,细细琢磨出现这种天气的背后成因;一有重大天气事件,她就在家坐不住,赶到台里面看看需不需要帮手。“天气预报这一行,经历得越多就越发觉得责任重大。”高洁说,去年3月调入决策服务科,工作从只关注天扩展到还要关注人,挑战更大了。“比如,今天这场雪,究竟会给交通、生活怎样的影响,雨雪下多大、下多久、道路结冰情况,这不仅是预报结果的不同,而是关乎到城市的管理。”

微信图片_20190208092925.jpg

图说:今天凌晨3时,高洁就爬起来制作暴雪Ⅳ预通报

  值班20年 天气变化敏感度增加

  大年三十到大年初三的短短四天里,预报服务平台共发出4期春运专题气象报告、1期重要气象信息市领导专报、1期灾害性天气预通报、1次大雾情况通报、一个大雾黄色预警信号、一个大风蓝色预警信号。其中,有6份气象产品是出自漆梁波之手。大年初一上午9时,记者在预报平台遇到漆梁波时,他正神情严肃地和几位台里的领导一起拟发一份大雾天气的预通报文件。“影响范围记得写上‘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等’。”工作20年几乎每年春节都在台里泡着的漆梁波说,他在春节值班遇到过起雾、回暖,也遇到过降雪、下雨,今年春节的天气算是简单的。“近10年,城市越来越发达,气象科技也随之发展,天气预报越来越精准,但城市、人们对天气变化却越来越敏感。春节期间,人与人之间的联动更多,有雾、有雪都会给交通出行等带来压力。要不要发预警、天气到底有多严重,都需要提前告知城市的指挥和协调部门,尽早做好预案。”

  气象大楼昼夜通明的机房里,超级计算机正对描述大气运动的流体力学和热力学方程组进行求解,与此同时,来自气象观测站、天气雷达、气象卫星和探空气球的庞大数据不断涌入超级计算机。而在4楼预报平台,值班的预报员们则根据计算机数值预报模型得出的结果,再结合经验进行修订、调整。人脑和机器脑合作无间,预判风云变幻。漆梁波说:“以前,观测资料有限,老一辈预报员预报凭经验多。如今,科技迅猛发展,光是探测资料就成百倍、成千倍的增加,更别提监测资料和分析资料的海量数据。但这并不意味着预报更轻松,因此,时时刻刻都需要有人在这里值守,这里面有机器‘值守’,有预报‘值守’,有服务‘值守’,共同维护城市运作。”

IMG_0379.JPG

图说:市气象局首席服务官傅易在给记者展示气象云图

  值班40年 城市服务日趋精细化

  预报、服务平台就像一台精准运作的超级计算机,所有职能部门人员都保持持续运转。预报员们做出天气预报结论,服务官们则将信息制作成天气服务产品,持续向公众和政府部门发布。大年初二5时,发完当班最后一份天气广播稿,市气象局首席服务官傅易稍微松了口气。“果然有雾!”直到如今,傅易还保留着当预报员时的习惯,每发出一份天气服务产品,只有当天气过程出现或结束,他心里的大石头才会落地。

  傅易是首服里的“元老”,如今更是上海市民最为熟悉的服务官之一。和气象打交道近40年,从幕后走到台前这十余年,对傅易来说触动最大。“虽然,预报员总希望能有完美的预报结果,但气象科学本身是有不确定性的。服务官负责对外服务,首先要自己对天气变化有了解有预判,还要解答公众对不确定性的困惑,更要通过专业的解答,为城市方方面面的服务。现在用户需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精细化。”

  去年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一天7份24小时逐小时天气预报,每半小时一次云高、云量、天气现象的人工加密观测,让进博会没有“天有不测风云”的风险。傅易说,开幕式活动相伴着好天气圆满举行,但许多人并不知道,天公作美其实也经历了“有惊无险”。开幕式当天凌晨3时,雷达回波图监测到有弱降水回波正朝国家会展中心方向移动;5时一份未来24小时逐小时的高分辨率数值预报就送至市委市政府及进博会现场安保指挥部等保障团队,预报员们得出结论:云有点厚但不影响开幕;8时30分左右,现场移动观测车传来好消息:“国家会展中心上空云层变薄,天空变得越来越明亮!”傅易说,有惊无险的背后,是整个团队的支撑,包括现场的监测团队、预报服务保障团队。

  新民晚报记者 马丹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