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城生活 > 正文

食品“大流动”更考验安全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公益宣讲研讨会今日召开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易蓉     作者:易蓉     编辑:夏韵     2019-04-12 12:05 | |

图说: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公益宣讲研讨会今日召开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供图

  新民晚报讯(记者 易蓉)靠“外援”,买进口,叫外卖,上海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食品“流通城”,在便捷享受世界各地的美食的同时,也带来了新形势下的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今日,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公益宣讲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召开,来自政府监管部门、相关产业、研究机构的管理者、经营者和学者齐聚,一同探讨新形势下的食品安全共治。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协调处处长朱梓明在会上透露一列数据,分享了上海食品安全的形势与任务,其中他提到2018年全市食用农产品总消费量在2600万吨左右,其中80%要靠外省市供应才能满足。同时,还有大量食品为“舶来品”——2018年,上海口岸进口食品多达20万批次、523.9万吨,批次和总量分别比2015年增加了37.93%和32.16%,各类“舶来品”中,肉类、乳制品、食用植物油是2018年上海口岸进口量最大的三类食品,分别进口了120.5万吨、108.7万吨和105.11万吨,相比2017年分别增加了27.03%、7.39%和30.31%。越来越多食品开始通过电商、超市、产地直营店等流通环节进入上海的千家万户。

  上海海关食品处副处长王震宇也提到,早在2011年我国就已是全球第一大进口食品农产品市场,进口食品农产品贸易额10年间增长了2.1倍。贸易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发展使得食品供应链从本地化为主向全球化方向发展,食品原料生产、成品加工、运输储存等环节早已跨越国界。

  一方面过长的产业链其中任何环节信息缺失都会对食品安全监管造成挑战,另一方面,消费者尤其是上海消费者对外卖、在线买菜、海淘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新形势下非传统食品安全问题突显。对此,与会专家达成共识,新时代新形势的食品安全问题需要联合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拥抱科学技术手段,构建更“聪明”全面的信息网络,提升监测技术能级,一同保障食品安全。

  研讨会由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办,上海交通大学陆伯勋食品安全研究中心承办。该中心成立于2005年,是隶属于上海交大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机构,近年开展食品安全监测、食品加工与物流、食品营养等关键技术研究和创新,对社会各界开展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培训、第三方检测等服务,已培训全国上千家中小型食品加工和农产品生产企业。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