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法谭 > 正文

卖一两假毒品获刑八年,他到底冤不冤?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郭剑烽     作者:郭剑烽     编辑:杜雨敖     2020-06-24 16:13 | |

新民晚报讯 (记者 郭剑烽 通讯员 顾家奇)根据毒品鉴定文书显示,送检的样本重52.5克,未检出毒品成分。这包类似于冰糖的白色晶体,竟然和毒品没有任何关系。为了这一两“冰糖”,犯罪嫌疑人王某却花费了7500元进货,又奔波了近2000公里,因为在他眼里只要能将手中的“毒品”卖掉,就能给他带来上万元的收入。近日,静安区检察院以贩卖毒品罪对王某提起公诉,最终王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

图说:查获的假毒品

2019年12月2日,王某欲将毒品运送至上海贩卖。12月5日凌晨当王某采用汽车方式运输毒品至上海宝山区通南路江杨南路路口时,被公安人员当场抓获。同时,公安人员对其所驾驶的汽车进行搜查,在驾驶座后背上的黑色棉外套内查获白色纱手套一只,手套内有疑似毒品的块状白色晶体一包。

面对公安人员的讯问王某交代,自己运输的毒品是准备卖给自己的“毒友”张三。在一次聚会中,张三主动向王某询问,是否有购买冰毒的渠道。为了赚取差价,第二天王某就坐车前往老家,以7500元的价格购买了一包50克的冰毒后返回上海,打算按照事先的约定,以每克350元的价格卖给张三。在毒品交易的当晚,张三囊中羞涩,又问朋友借钱不成,眼看没有办法完成交易,王某起身离开,最终被警方抓获。事实上,根据事后的毒品鉴定,王某本身花费7500元购买的所谓毒品,其实就是一包类似冰糖的白色晶体,并不是真的毒品,他自己也“傻了眼”。

那么,王某运输和贩卖“冰糖”的是否构成运输和贩卖毒品罪呢?

承办检察官认为,王某主观上不知是假毒品而当做真的冰毒进行贩卖,数量高达52.5克,其行为已经触犯《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第一款、第二款第一项的规定,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以贩卖毒品罪追究其刑事责任。王某的贩卖行为已经进入交易环节,因将假毒品当做真毒品予以贩卖,属于已经着手实施了犯罪,但因意志外的原因未能得逞,系犯罪未遂,可以减轻处罚。同时,王某在2011年因犯抢劫罪被判处刑罚,本案再犯罪构成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近日,静安区检察院以贩卖毒品罪对王某提起公诉,6月22日,静安区法院当庭作出判决,王某构成贩卖毒品罪,判处有期徒刑八年。

吸毒贩毒,害人害己。王某刑满释放后,不仅不思悔改,还再次犯罪,已经是一错再错,甚至还对贩卖毒品抱有侥幸心理,终于毁了自己的全部人生。检察官提醒广大市民朋友,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我们要深刻认识毒品的危害,打消对于毒品的好奇心,坚守心理底线,坚决拒绝“第一口”。在6月26日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还是要再强调一句,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