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纪实 > 正文

繁花深处:海派电影的美丽乡愁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金涛     编辑:史佳林     2018-05-20 15:09 | |

王丹凤走了。

美人虽未迟暮,终成岁月绝响;燕子不再归来,化为流年心香。对于电影、上海人以及这座城市而言,秦怡、黄宗英、王丹凤这些名字则有着太多的象征意义。她们穿过了长长的时间隧道,美丽地活着。如张爱玲说的,犹如“乱世里的盛世的人”,提醒人们:这是一个有着电影记忆的城市。随着人到中年,心潮渐退,乡愁便会如一块块礁石显露出来,这几位“九零后”银发女生,好比老上海人心中的礁石,寄托了海派电影的美丽乡愁。

 

丹凤朝阳: 时代语境中的“真”

重看《护士日记》,除了感受到年代的热、儿歌的美外,还有演员的“真”。这是老电影的成色,质朴又明媚。

从1941年从影到1980年息影,王丹凤一生塑造了54个银幕角色。她的表演穿越了三个时代,呈现出迥然不同的意象:早年是“雏凤”。初涉海上影坛,以《新渔光曲》一炮走红,穿梭沪港双城,在言情和古装题材中装扮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纯情动人。盛年是“春燕”,回归祖国怀抱,以做人民演员的热情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推出《护士日记》、《女理发师》等行业题材喜剧电影,成功演绎了新中国第一代职业妇女,清新扑面。晚年是“玉蝶”,年近六旬,出演《玉色蝴蝶》,讴歌中日两国友谊,刻划了饱经沧桑的女生物学家,由此封箱。最被人们熟知的是“小燕子”,或许,比起《家》中的“鸣凤”,《桃花扇》中的“李香君”,她并不是王丹凤塑造最成功的角色,但却是最重要的一个,代表了一代演员的脱胎换骨和新生。

50年代的上海电影,“都市远去,摩登犹在”。赵丹、白杨、秦怡、上官云珠等海上明星,在新中国敲响“电影的锣鼓”声中,投身新上海电影的创作热潮,完成了重要的艺术转型。王丹凤扮演的护士“简素华”,名字即隐喻了大时代语境的转换,从旧上海的太太小姐过渡到新中国的建设者,从昔日的片场明星升华为人民演员和艺术家。今天看来,修复版的《护士日记》仍饱含那个时代的印痕。例如,知识分子的自我改造、对都市生活的叛逆、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对大男子主义的批判和对官僚主义的揭露等等,这一切,被王丹凤演绎得率真动人。那个小白兔般奔跑的护士形象,单纯勤快,热情朝气又略带娇媚,那首脍炙人口的“小燕子”摇篮曲婉约动人,充满江南韵味。这是一部形象价值大于思想内涵的电影,一改海派电影的精神面貌,丹凤朝阳取代了乌鸦麻雀,成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之写照。

遗世孤绝: 黑白光影中的“美”

怀念王丹凤,因为她的美,如今已是遗世孤绝。

无论是跻身长城影业的“十大女星”,还是名列新中国“22大明星”,这副标准的古典美人脸,通吃两个时代,闪耀沪港双城。不是容颜,而是气质。和那些同时代的女星相比,她不似周璇那般弱质纤纤,没有夏梦之华丽,石慧之灵动,不像李丽华那样神采张扬,她美得端庄大气,不失江南味,又携带着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明亮和洋气,多了几分底蕴。

海派的美,是含而不露的精致。“束身旗袍,流苏披肩,阴暗的花纹里透着阴霾。”这是作家笔下的上海女人,寥寥数语,勾勒出的美人心计;海派的美,是欲说还休的矜持。手提小篮,终日在小城破败的城墙上徘徊的玉纹,这是费穆镜头里的上海少妇,曼妙身姿里藏不住的春心荡漾;海派的美,是为悦已者勤的细节。这是王丹凤演绎的女理发师,瞒着丈夫在外就业,在家中待客让座,职业化的掸灰动作,传神而贴切,差一点暴露惊天心事。

那个时代的女神,除了天生丽质外,还有一种恒久的价值,那就是黑白光影中的美。说白了,和黑白胶片有关。像摄影大师布列松所说的“决定性瞬间”那样,上世纪四十年代虽已距今80多载,偶尔看到这些被胶卷记录下来的佳人丽影,总有一种苍然和心动,毕竟,未经修饰的天然本是至爱,抖落尘土的时光更成绝美。可以想象,当年王丹凤演《护士日记》的“卖相”带给人的惊艳。有人感叹:从旧时代摆渡过来的精致五官、樱桃小嘴、杨柳细腰,配上新时代的工作服,竟也是如此之美。在很多上海人心中,王丹凤是老上海的梦,她的美定格在回忆里,在口耳相传和黑白影像里。

深潜自珍: 海派传统中的“隐”

大隐,隐于市,王丹凤是传奇。时光若水,过渡半生宠辱不惊;纤尘不染,难得一世自在丰盈。晚年的她,隐居在上海,固守着爱人,过得云淡风轻。那一代影人懂得电影的真谛:一个好演员一生最重要的角色是演好自己。

至少有三点,对于今天的后辈们都是高山仰止。其一,对事认真。坚守塑造角色要体验生活的表演观念;其二,对爱专一。和丈夫柳和清相伴65载不弃不离;其三,对人低调。很少接受外界采访,谢绝社交活动,也很少拍照留影。她说,希望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是永远美丽的。

这是一颗与生俱来的少女心。王丹凤来自“多出美人”的宁波,其实,江南富庶之地,自古家教严谨,上海女人兼有开放和传统的品性,体现在海派就是“洋气”和“规距”相容互动,并肩而行。认认真真演戏,规规距距做人,传统艺人是分得很清楚的。所谓“骨骼清奇非俗流”,根本还是靠家庭塑造的人格,艺术给予的修养和阅历积淀的见识。老一代电影人身上洗尽铅华的温娴、优雅和高蹈,是海派电影文化的精神遗产,令我们无限唏嘘,深深敬仰。

繁花深处,丽人远行,凤还巢。(金涛)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