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史上最强PET”——世界首台全景动态扫描PET-CT“探索者”。来源/视觉中国
美国医学科学家有一个十年未竟的梦想:创造一台人体“哈勃望远镜”,15秒全身成像, 40倍于传统PET设备的灵敏度,实时看清人体内所有器官的动态代谢过程。它可以帮助研发人员完整且精准掌握药物在人体内的实时分布、作用与代谢情况,极大加速重疾药物的研发进程;它可以精准定位分子级转移灶及早期微小肿瘤病变,为肿瘤病人分期,个体化的精准治疗及效果提供有效的实证手段;它可以研究多器官神经之间的关联,探索大脑如何控制身体器官等更多生命的终极奥秘。......
为此,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特批支持的科研项目“探索者”,集结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宾夕法尼亚大学及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等国际一流研发人员,组成“探索者”联盟,在全球寻找“梦想”合作伙伴。终于,他们遇到了一家来自上海的高端医疗设备企业——上海联影,帮他们把这个大胆而超前的科研“幻想”,变为现实。
史上最强PET
日前,由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与美国顶尖分子影像科研团队探索者联盟携手共同打造的“史上最强PET”——世界首台全景动态扫描PET-CT“探索者”( EXPLORER, EXtreme Performance LOng REsearch scanneR)甫一亮相,技惊全球!
这台医学影像设备以40倍于传统PET设备的灵敏度、颠覆性的实时全身动态扫描技术呈现人体内所有器官的动态代谢过程,成为世界首台用于观测人体内部的“哈勃望远镜”。基于此,科研工作者或将在针对重症的精准诊疗、新药研发等一系列领域打开无限可能的大门。
自2016年初,“探索者”联盟开始在全球范围寻觅符合条件的研发和产业合作伙伴。其考核标准极为苛刻,项目团队对合作伙伴的技术实力、质量控制及产品化构想等方面都提出极高的要求,仅联影与其他几家国际医疗巨头企业获得入围资格。
从品牌的全球市场影响力上看,初出茅庐的联影,与跨国巨头们有不小差距;但在尖端技术方面,这家上海企业却拥有他人难以企及的“看家本领”:2016年4月17日,联影正式对外发布全部核心部件及技术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台112环数字光导PET—CT,其灵敏度、分辨率和轴向视野均为全球最高。
最终,凭借这台PET—CT的领先技术,联影甩开大牌竞争对手,成功入围“探索者”PET—CT研发项目,成为人体“哈勃望远镜”的梦想合作伙伴。
汇天下顶尖人才
112环PET—CT令业界惊讶,不仅在于其产品本身,更在于联影的创新速度。2014年,联影开发出96环数字光导PET—CT,打破了外资企业在该领域对中国市场长达数十年的垄断。但联影深知,在外资品牌一统天下的中国高端医疗设备市场,不想“求胜”,而仅“求生”,是没有出路的!
为此,联影集结了全球医学影像领域最顶尖的人才!参与“探索者”项目的联影团队负责人、联影美国子公司CEO李弘棣博士,曾是全球分子影像科研领域的翘楚——美国MD—Anderson实验室的核心科学家。联影初创时,李弘棣与MD—Anderson实验室的几位骨干,一起加入了联影团队,成就了联影在PET—CT领域的惊人“爆发力”。
“高端医疗设备行业不是简单的制造业,而是创新技术高度密集的高科技行业,难度不亚于航空航天。如果没有相关背景的高技术人才,联影什么都做不成。”联影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薛敏说。
科技创新走向大众
科技创新,从来不是埋头在象牙塔里的创新。创业之初,联影的思路就很清晰:自主创新,为的是在外资技术封锁、市场垄断下杀出一条路,从而打开市场空间,降低中国老百姓的诊疗费用。从最早落地的联影-嘉定影像中心,到全国首个覆盖全省范围的安徽影像云项目,再到全国首个实现影像、超声、心电、检验、病理多学科远程协同的湖北精准医学诊断中心,联影分级诊疗项目在全国各地落地开花,收效显著。
如今,联影各项目遍布上海嘉定、安徽、贵州、湖北、辽宁等全国各省市地区,覆盖超过1亿人群。其中,“联影-嘉定区域影像中心” 已实现30余万次远程诊断,日最高峰值达1600余次,“联影-遵义市播州区影像中心” 运行短短1年时间,远程诊断病例超过7万例。借助上海建设科创中心的良机,联影的全线产品还进入上海和全国2000多家医院,包括200多家著名三甲医院,并开始接到海外订单。
去年,在全球影响力最大的核医学年会上,基于联影PET—CT,联影与中山医院共同开发的智能延迟成像技术获得核医学低剂量领域最突出贡献大奖。这是这一奖项第一次颁发给中国人。中国智造让各国学者们印象深刻,联影也由此叩响国际市场的大门。
新民晚报记者 马亚宁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少儿英语教育论坛|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陆家嘴金融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0900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 在本网站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美术设计、程序及多媒体等信息,未经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获得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的,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使用时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民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新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22899999 传真:021-62677454
邮箱:稿件处理 处理时间:9:00—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