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科创 > 正文

2017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干扰素之父”侯云德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马亚宁     作者:马亚宁     编辑:左妍     2018-01-08 10:34 | |

  今天上午,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授予280项(人),最高科学技术奖颁予王泽山院士和侯云德院士。

图说:侯云德院士被称为“中国干扰素之父” 来源/网络

   【人物小传】 侯云德,医学病毒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因研究仙台病毒方面的突出成就获苏联医学科学博士学位。研究过干扰素和中药黄芪的抗病毒感染作用,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临床级人白细胞干扰素,建立人白细胞干扰素基因无性繁殖系,研制成功人α1型基因工程干扰素,并将其投放市场。

  a-1b干扰素,对普通人来说,它只是一堆“无效”代码;而在我国的生物医药界,它却创造了神话般的五个“第一”:第一个采用中国人基因的生物工程药物;卫生部批准生产的第一个基因工程的药物;国家一类新药证书;中国“863”计划生物技术领域第一个实现产业化的项目;第一批国家火炬项目。特别是在发生在15年前但至今让人心有余悸的非典“战役”中,干扰素更成了“抗战明星”。今天上午,被誉为“中国干扰素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云德,走上了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最高领奖台。

  紧追国际前沿

  干扰素是人体分泌的一种蛋白质,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功能。50年前,两位英国学者发现了干扰素及其作用。20世纪80年代,美国、瑞士等国的科学家以基因工程的方式,把干扰素制备成治疗药物,并投放市场,它很快成为国际公认的治疗肝炎、肿瘤等疾病的首选药。当时,干扰素十分珍贵,每克价值数万美元。

  中国科学家紧追国际前沿,也瞄上了干扰素。侯云德对干扰素的研究是从研究副流感病毒开始的。早在50年代末留苏期间,他发现仙台病毒有不同的变异株,在单层细胞培养上的急性细胞融合现象,并阐明了机理。 70年代初,他对我国传统中药黄芪的抗病毒和对干扰素的作用进行了开拓性研究,发现黄芪可以抑制某些病毒的繁殖,可以诱生干扰素,并在临床上证实黄芪可预防感冒,黄芪与干扰素的协同作用。

  1983年,中国有了第一个生物工程开发中心。同时,由侯云德领衔的中国第一个干扰素实验室宣告成立。1986年,国家“863”计划将生物工程列在七大领域之首;1987年,第一个采用中国人基因克隆和表达的干扰素完成了试验……

图说:侯云德院士走上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最高领奖台 来源/网络

  “中国干扰素之父”

  外国生产的干扰素为a-2a和a-2b,基因来自瘤细胞和白种人白细胞。1987年,侯云德等学者首次发现,中国人白细胞在受到病毒攻击时,诱生出的干扰素主要类型不是a2,而是a1。正因为发现了a-1b干扰素,他被誉为“中国干扰素之父”。

  “实验检测的过程充满了艰辛。”侯云德先生至今依然记得,“国外采用非洲爪蟾蜍的卵细胞测定干扰素核糖核酸,而国内弄不到这种东西,后来我们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找到了替代品——非洲鲫鱼卵母细胞,从而避免了实验流产……”

  经过10余年的持续努力,他研制出包括α1b、α2a、α2b、γ等亚型的基因工程干扰素系列产品,其中重组α1b、α2a型干扰素已于1992年获得国家新药证书。重组α1b型干扰素是国际上独创的一类新药产品,也是我国第一个基因工程多肽药物,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具有副作用低的优点,因此获得1993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而他本人获得的基因工程产品新药证书更多达5个。

图说:侯云德院士在工作中 来源/网络

  潜心研究 心系产业

  非典之后,重组人干扰素a-2b喷雾剂获国家药监局批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让干扰素一战成名。由于侯云德在我国基因工程干扰素方面的开拓性贡献,连续两届作为中国代表当选国际干扰素协会理事。

  近年来,侯云德又在干扰素基因的改造、导向干扰素的研制、妊娠干扰素及中国人基因组干扰素等位基因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例如,他从我国妇女性疣组织中分离克隆了一株人乳头瘤病毒6型,经测序鉴定为国际上的一个新变种;阐明慢性宫颈炎的病毒病因,证明乳头瘤病毒16型、单纯疱疹病毒2型和巨细胞病毒与慢性宫颈炎的发病有密切关系;在实验室研制成多种基因工程细胞因子和淋巴因子,并大力促进我国基因工程产品的产业化......

  目前,就干扰素的研究而言,国家很重视,我国与国外的差距已经很小。侯云德院士坦言,中国生物资源丰富,生物技术产业已经有了一定发展。但是,中国生物医药的自主产业状况与美国及欧洲一些国家相比,还属于“小作坊”式的。单机足够先进,生产线却落后,产品质量的不稳定,新药研发能力低。

  他建议,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要及时开发国际上专利保护过期的药物,及时开发研究原有药物的新适应症,加强具有特色的中药现代化与中西医复方的研制与开发等。在政策上,制定有利于企业重组兼并的政策,生物医药出口优惠政策,包括成套技术在国外办厂等。“我国生物医药技术与国外基本同步,只要积极扶植前沿技术创新,走进国际市场先进行列就指日可待。”

  新民晚报记者 马亚宁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