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科创 > 正文

解码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高学历、多元能力、综合素质卓越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郜阳     作者:郜阳     编辑:钱文婷     2018-03-06 09:16 | |

VCG41588437252.jpg

来源/视觉中国

  昨今两天,“协同育人:第二届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德论坛”在上海电机学院举行,来自中德两国行业协会、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等专家学者共120余人出席了会议。本届论坛由上海电机学院、上海自动化仪表研究院、上海智能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主办,与会专家围绕“中国制造2025、工业4.0与智能制造人才需求”“政校企合作、官产学研融合与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智能制造领域的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智能制造已成为全球发展趋势

  近年来,在信息技术与工业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革,智能制造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物,更是得到了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和普遍重视,如先后出台了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等制造强国战略。可以说,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已经成为全球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在此背景下,与会专家对于智能制造技术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研判。上海自动化仪表研究院院长徐洪海认为,中国制造未来的方向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应用于智能设计、智能装备、智能决策、智能管理、智能服务等多个生产制造环节,智能制造的发展必须依靠人工智能技术完成新一轮进化。凯撒斯劳滕应用技术大学教授Ulrich Schell表示,机器学习是数字化的核心内容。通过机器学习可以对真实事件作出决策和预测。

  面对新技术的发展,我国制造业也面临着重大挑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陈晓明表示,机械工作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最直接、最核心的表现是“低端产品大量过剩,高端产品明显不足”,尤其是“高端基础机械和基础零部件的有效供给严重不足”,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人才。

mmexport1520287814359.jpg

图说:论坛现场 来源/主办方供图(下同)

  智能制造技术对人才提出更高要求

  在各国制定的制造强国战略中,人才始终是战略的核心和根本保证,也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制造业的人才需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副院长陈明表示,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将减少传统制造业中大量中低技能劳动岗位,新增一批从事信息技术、数据分析、研发工作的高技能工人和工程师,同时,需要不少新生岗位,如机电一体化专家、信息技术解决方案架构师IT、用户界面设计师、机器人协调员、工业数据科学家等。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陈晓明认为,制造业变革中最紧缺的是装备制造关键基础领域、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绿色制造领域、现代制造服务领域、工业工程与经济管理领域、国际化经营领域、科研试验与工程实施领域等各类创新型应用技术人才。

  上海电机学院校长胡晟认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的实施,关键是要有升级版的劳动力结构与之相适应:一是高移的学历层次。本科及以上层次的技术教育是未来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二是复合的知识结构。高端制造业发展要求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不仅要具备学科基础知识,还要具备更加全面、更加宽广的知识背景,如自动化、信息技术、机械专业等多学科背景知识;三是多元的能力特征。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既要具有专业能力,又要具有一定的社会能力;四是卓越的综合素质。

  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还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由于智能制造系统融合了机械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类和工业工程类五大类学科,涉及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副院长陈明基于人工智能的人才需求,明确提出智能制造不仅需要专业型人才和跨学科人才,更需要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系统级人才。

mmexport1520287810647.jpg

图说:与会专家演讲

  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模式各具创新

  在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方面,与会专家、学者都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创新模式。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在智能制造系统工程人才培养中注重多学科融合,涉及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交叉;强调实践,包括课程实践、12周的基础实习和3个月的企业实习,实践环节学分比例占21.1%;注重国际合作,形成了以德国为主,美国和日本等制造业发达国家的国家人才培养合作平台。智能制造系统工程专业总学分为175.5学分,各类课程学分分布符合工程专业认证标准。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以“新工科试验班”为实践载体,探索地方高校多维度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路径。具体举措包括非实体、小班化教学、导师制、项目制的管理模式;“2+X”多维度人才培养体系;“通识+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及多维度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上海电机学院为了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社会的契合度,立足于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完善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系统修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在智能制造领域专业建设方面,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陈晓明提出,面向制造业变革,要加快建设和发展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业软件应用技术、智能制造单元安装调试、智能制造系统生产与管控,智能制造虚拟仿真与测试等复合型专业;多轴联动数控加工技术、精密测量及智能化、节能与新能源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与服务、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等优化型专业;工业产品试验技术、工业工程与可靠性技术、工业专用装备应用技术、精密加工、工业互联网技术等工程型专业;工业设计与产品创新、工业产品再制造、工业大数据应用技术、增材制造技术、新材料成型技术等创新型专业。

  新民晚报见习记者 郜阳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