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科创 > 正文

张弥曼院士获“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 82岁成“网红”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郜阳     作者:郜阳     编辑:陆常青     2018-03-27 09:05 | |

来源/视觉中国

研究化石几十年如一日,她用行动诠释匠心;将炙手可热的研究领域交给年轻后来人,她甘于默默奉献。这两天,82岁的女科学家张弥曼成了“网红”。在数日前的法国巴黎,她获颁“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成为又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女科学家。张弥曼的研究为水生脊椎动物向陆地的演化提供了化石证据,推动了人类对生物进化史的认知进入新的阶段,让中国“她”智慧再次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

记者猜想,张弥曼院士一定不喜欢“网红”这个词,因为她一直如莲般淡雅。在学生眼中,她是一位“事业如山,名利如水”的学者。其实,本届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的名单去年底便已公布,但她坚定地婉拒了多家媒体的采访。“我做的工作真的没什么(特别),而且手上还有很多(研究)工作要做。”张弥曼说。

两栖类起源研究的先驱者

“她的创新研究工作为水生脊椎动物向陆地的演化提供了化石证据,推动了人类对生物进化史的认知进入新的阶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颁奖词如此评价张弥曼。

几十年的科研生涯中,张弥曼经常独自背着30多公斤重的行囊在荒野间跋涉,寻找化石。对待科研,她极为严谨。上世纪80年初,正在瑞典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进修的张弥曼,通过复杂、严谨的化石还原技术,研究了云南曲靖杨氏鱼、奇异鱼的结构,大胆指出:它们没有内鼻孔,是一种原始的肺鱼。这一观点挑战了当时的权威学说。她的发现让世界古生物界为之震动,对四足动物起源新一轮的探索由此开启。随着中国云南曲靖陆续发现震动古生物界的泥盆纪、志留纪鱼化石,张弥曼的观点逐渐获得学界认同。

2016年,张弥曼获古脊椎动物学会的最高荣誉奖项:罗美尔-辛普森终身成就奖。当张弥曼登上领奖台时,全场起立,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被科研“耽误”的语言学家

颁奖典礼上,张弥曼5分多钟的致辞优雅、诙谐,并全程用英语演讲,在部分片段使用法语、俄语、瑞典语和中文,这段演讲也很快“刷屏”。

早年多国的游学经历,使张弥曼会很多种语言。在前苏联莫斯科大学留学,她学会了讲流利的俄语。同时,她还能读一些德语文献。改革开放后,张弥曼便用她出色的语言天赋,为中外古生物学交流牵线搭桥,又编著了泥盆纪鱼类的英文论文集,向世界推介。

为了更好钻研文献,张弥曼走进课堂,和20多岁的青年一起学习法语。法语数字很特别,七十几要说成“60加十几”。第一堂课,老师让大家用法语介绍自己,轮到张弥曼时,她说:“我今年60加13岁。”整个教室为之折服。

用好友姓氏命名化石

上海海洋大学鱼类研究室主任唐文乔教授介绍,张弥曼和原上海水产学院院长、著名鱼类学家孟庆闻教授是好友,彼此之间很尊重对方的研究。在孟教授弥留之际,为了表达对好友的纪念,张弥曼特意以“孟氏”命名了一块刚刚发现的鱼类化石。“在纪念著名鱼类学家朱元鼎诞辰110周年之际,张院士百忙之中抽空来到我校,还为学生老师作了报告,我至今还记得,她要我们尊重科学,做学问要专心。”

唐文乔受邀去过张院士家数次,对她家里的布置记忆犹新。“书很多,但都摆放得井井有条。那些易碎的化石也都被精心保护好。”在唐文乔的印象里,张弥曼对年轻人要求很高,做学问务必要严谨。“有一次,她有事没法参加一次国外会议,由学生代她出席。她反复确认演讲稿,对一些表述力求最精确。”日常生活中,张弥曼又是一个慈祥的奶奶形象,说话和蔼可亲,对谁都是笑眯眯的。“张院士在国外名气很大,大家一听是张院士的学生,都会竖起大拇指。”唐文乔补充说。

链接:历届获该奖的中国女科学家

李方华教授(2003年):物理学家 1932年1月生于香港,籍贯广东德庆。1956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物理系。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电子显微学会理事长。20世纪60年代提出校正电子衍射动力学效应的方法,借此测定了晶体中的氢原子位置。70年代合作建立了衍射晶体学与高分辨电子显微学相结合的图像处理技术,用此测定了多种微小晶体的结构。80年代提出一种高分辨电子显微像衬度理论,是上述技术的理论依据,也是首次观察到晶体中轻原子锂的理论指导。提出了基于相位子缺陷的准晶体结构测定方法,并付诸实际应用。近十年建立了测定原子分辨率晶体缺陷的图像处理技术,成功应用于半导体和超导体材料。2003年获“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 200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叶玉如教授(2004年):神经生物学家,1955年7月生,广东台山人。1977年毕业于美国Simmons学院,1983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香港科技大学教授。运用现代分子与细胞生物学方法,探讨神经营养因子与神经元发育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用于治疗神经性病患的可能性。首先或参与发现了NT3,NT4和NT7三个新的神经营养素,研究了它们的作用特点和部分作用机制发现CNTF受体为三元聚合物,其受体机制与白血病抑制因子有相同之处,并研究了CNTF的作用特点发现各神经营养素的作用可以相互协同。阐明神经肌肉突触形成的调节机制,发现Cdk-5存在于神经肌肉接头,直接影响突触的形成及其功能发展。研究结果有助于阐明神经突触形成的机理及突触的功能,对了解由此衍生的学习及记忆的机理有很大帮助。2004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

任咏华教授(2011年):无机化学家 1963年2月10日生于香港,籍贯广东鹤山。1985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化学系,1988年获该校博士学位。香港大学化学系讲座教授、系主任。200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系统地设计和合成了新的无机发光分子材料和化学传感器配合物利用各种桥连配体,设计及合成了多种多核金属簇体系的发光材料利用炔基在结构上呈刚性及线性排列的优点,设计了新型有机金属铼、铂、铜和银的发光刚性棒材料并以弱金-金成键相互作用作为开关的新概念,设计出可用作分子磷光信号传感器及光电开关的双核金冠硫配合物。这些工作成绩受到国际同行关注。此外,她还担任多家国际杂志编委。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及英国皇家化学会百周年讲座奖等。

谢毅教授(2015年):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1967年7月23日出生于安徽省阜阳市,籍贯安徽安庆。198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1996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无机固体化学研究。建立了溶剂热制备非氧化物材料的方法,提出了多种二元特征结构协同策略,实现了系列复杂结构的功能纳米材料的构筑;提出了利用无机固体中丰富的相变行为及半导体二维超薄结构等新思路来实现电、声输运的同步调制,获得了高效热电材料;发展了无机类石墨烯化学,解决了其超薄结构无法给出精确原子位置的难题;揭示了系列半导体二维超薄结构的精细结构、电子结构与热电、光电基本性能之间的调控规律。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和IUPAC化学化工杰出女性奖。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ellow)。

陈化兰教授(2016年):病毒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1969年3月生于甘肃省白银市,籍贯甘肃白银。1991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兽医系获学士学位,1994年获甘肃农业大学兽医病理学硕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预防兽医学博士学位。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动物流感病毒研究。她发现了决定H5N1和H7N9禽流感病毒获得感染哺乳动物能力、致病力和在哺乳动物间呼吸道传播的关键分子及其相关机制,为H5N1和H7N9病毒的科学认知、风险评估、防控政策和疫苗研发提供了关键科学基础。她创制的禽流感疫苗在国内外广泛应用,产生巨大社会与经济效益,为满足国家重大需求做出了重要贡献。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3)、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07)、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5)和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2016)。

新民晚报见习记者 郜阳 记者 董纯蕾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