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科创 > 正文

风云二号H星苍穹探测风起云涌 核心光学辐射计上海造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郜阳 董纯蕾     作者:郜阳 董纯蕾     编辑:任天宝     2018-06-05 21:51 | |

图说:上海技物所风云二号H星卫星试验队在基地合影 来源/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下同)

你有一双无时无刻不在关切地球家园的“智慧眼”,我愿赋予你看得更快、望得更深的“超视力”。

北京时间今晚21时07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二号H气象卫星发射升空,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承担了核心光学载荷多通道扫描辐射计的研制。拥有可见光、中波红外、水汽、长波红外和长波红外分裂窗五个光谱通道的辐射计,每30分钟可获取一幅地球圆盘图信息,具备灵活、高时间分辨率的区域扫描能力。在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活跃时期,加密观测的频率达到每6分钟一次。其获取的气象信息将在天气预报、气候预测、自然灾害和环境监测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也将广泛应用于农业、海洋、交通等行业,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图说:风云二号H星扫描辐射计

白手起家创一流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与极地轨道气象卫星相辅相成,构成我国气象卫星应用体系。其核心遥感仪器——多通道扫描辐射计需要将光、机、电、红外探测器、辐射制冷和薄膜光学等多种技术综合应用在一起,世界上只有为数不多的国家能够设计制造这种仪器。

上海技物所自1983年就开始了静止卫星光学有效载荷研制的策划与预先研究。科研人员“白手起家”,从学习、调研、思考,到引进、消化、吸收,最终实现了技术改进、自主创新和稳定发展。

经过多年国家重大项目的磨练,上海技物所建成了与航天工程文化相匹配、能打硬仗、能吃苦的科研团队。2004年,科研团队对02批C星的辐射计实施了重大技术改进,将辐射计的观测通道从三个增加到五个,红外通道的温度分辨率和可见光通道的信噪比均有明显提高,同时增加了对森林火灾、草原火灾、大雾天气和沙尘暴的观测能力。在G星上,扫描辐射计的研制延续了F星的技术路线,并进一步降低了由视场外地球目标引起的红外杂散辐射,进一步提高了黑体观测频次以及后光路中主要光学部件的温度遥测分辨率。这三项改进措施有效提高了风云二号定量化产品的反演精度,使卫星的定量化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准。

舍小我一心科研

“搞科研就是要有点牺牲精神”,这是上海技物所风云二号研制团队核心、卫星副总师陈桂林院士常挂在嘴边的话,这也是研制团队三十年来的真实写照。

1989年,陈桂林正带领大家完成多通道扫描辐射计初样产品研制,因过度疲劳患上了突发性耳聋。他强忍病痛,坚持工作。住院治疗后,病情稍有转机,他又立即投入工作。如今,他的左耳已听不到任何声音。1994年1月,陈桂林在西昌卫星基地参与风云二号气象卫星首次发射工作,一只眼睛忽然什么也看不清楚,经诊断为视网膜脱落,在医生和领导的一再催促下,他才住进了医院。现在,陈桂林右眼视力不到0.1,但他戴着眼镜,依然奋斗在科研第一线。

2011年春节,陈桂林来到现场,指导研制团队检查整理电单机的电缆接线。线缆密密麻麻,眼睛看不清,陈桂林就用放大镜,一根导线一个接点地检查,不符合标准就要求重来。他复教导青年科研人员:“遇到问题一定要弄清楚,问题不可怕,松懈的态度是最可怕的。地面上出现的任何异常现象都可能是隐患,从另一方面而言,在地面上出现问题是‘好事’,否则到了天上对产品将是灭顶之灾。”

就在扫描辐射计出发进场的前两周,陈桂林突遇风寒,发起了高烧。在病床上的他依然不忘关心辐射计的工作,在听完汇报后还一再嘱咐要把工作做细做实。发射前夕,尚未痊愈的他又和试验队一起奔赴卫星发射场。

图说:上海技物所试验队正在开展风云二号H星扫描辐射计的测试工作

高质量服务全球

风云二号卫星是我国已投入业务运行的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三十多年来经历了三批任务的研发历程。上海技物所扫描辐射计获取的图像资料已为全国各省市气象台站、周边数十个国家与地区接收,在气象预报服务、气象防灾减灾以及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风云二号卫星也是全球综合观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世界气象组织纳入了全球观测业务卫星序列,充分体现了中国气象卫星的国际地位与国际影响力。

今晚发射成功的是风云二号的第九颗卫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目前有4颗在轨运行,产品质量和性能不断提高。2004年发射的第一颗业务卫星总计在轨工作超过10年,远远超过3年的设计使用寿命。最新地面测试表明,风云二号H星辐射计不仅保持了性能指标的优良,通道探测灵敏度较比G星略有提高,还在提高可靠性方面下足功夫,能够满足用户的定量化应用新的需求。中国气象局将风云二号H星列为服务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气象卫星,重点为中国西部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实时获取中国及其周边地区可见光、红外云图和水汽分布图,收集并转发气象、海洋和水文等环境监测资料,播发数字展宽云图,严密监视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天气系统的变化,成为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力量。

新民晚报见习记者 郜阳 记者 董纯蕾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