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科创 > 正文

他是国宝级科学家,和19岁时遇到的专业和爱情,相伴一生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董纯蕾 郜阳     作者:董纯蕾 郜阳     编辑:任天宝     2018-10-12 11:58 | |

图说:1984年,严东生在北京起草中国科学院改革提纲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供图(下同)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一个伟大科学家的科学生命却是可以无涯的。

今年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双料”资深院士、著名材料学家严东生的百岁诞辰。岁月如梭,这位“完美大家”离开我们已经两年了。关于严先生科学人生的传记影片,不久将在大银幕上与公众见面。

昨天,他的家人、同事、好友、学生聚集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共同追忆这位为共和国科技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大科学家。座谈会上,严东生家属拿出80万人民币及8200美元投入严东生助学奖学基金,保障品学兼优的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激励研究生奋发向上,这份基金已让两百余名有科学梦的青年学子在科研路上不断前行。

先生曾说,这一生最大的遗憾是没有遗憾。后辈们说,希望先生可以继续无憾——若能看到这两年以中科院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看到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层出不穷的创新成果,希望先生能觉得满意。人们不会忘记,严先生以当中国科学界的“过桥板、铺路石”为豪;更不会忘记,先生呕心沥血完成的一份份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纲要、十年科技规划、中科院科技体制改革提纲……让中国科技发展少走了多少弯路。“严先生为我们开了个好头,我们还需努力!”上海硅酸盐所副所长王东研究员说。

他是科学家,为祖国材料攻关鞠躬尽瘁

严东生1918年2月生于上海,满月后就随父母迁居北京。少年时代的他看到了一个积贫积弱的祖国,九一八事变、一二九运动使他从小就埋下了“科学救国”的种子。报考大学时,他毅然放弃待遇更好的教会学校和税务学校,执意报考清华大学化学系,从此开启了一生的科技报国之路。

图说:1938年,严东生在燕京大学图书馆学习

1950 年4月,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远在大洋彼岸的严东生,毅然辞去在伊利诺伊大学的教职,带着极少的行李和很多图书资料,与美国移民当局申辩多次才办好离境手续,却已没有了驶往中国大陆的船只,他只能搭货轮在海上颠簸30天到达香港,又几经周折才弄到一张开往天津的五等船票。

回国后的严东生马不停蹄将在美国所学的先进材料科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祖国建设事业所遇到的困难。他临危受命,履约开滦化工研究所,组织耐火材料的攻关,为新中国钢铁、水泥工业的发展挥洒青春和才智。

随后的几十年,严先生把论文写在了祖国大地上——他组织并指导陶瓷相平衡的研究,主持研究了陶瓷基复合材料,为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带领团队开展高性能结构陶瓷材料用于陶瓷发动机零部件研制,取得了国际瞩目的研究成果;他参与解决了新型无机闪烁晶体材料的研制难题,使中国成为国际无机闪烁晶体材料的研发中心。严先生还敏锐地发现了纳米材料研究的国际趋势,在他的大力推动下,“纳米材料科学研究”成为国家“攀登计划” 首批项目之一。目前我国无机材料科学的框架,基本就是严老定下的:结构陶瓷、功能陶瓷、特种玻璃、人工晶体……

图说:严东生手稿《先进无机材料的现状与前瞻》

198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联系严东生,希望上海硅酸盐所能为其研发BGO晶体作为L3电磁量能器的探测材料。在严东生的领导组织下,科研人员创造性地建立了改进型多坩埚下降法晶体生产系统,攻克了多道关键技术难题,提前一年提供了L3装置需要的万余根BGO晶体,为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在国际高能物理界和晶体界赢得了声誉。

他是战略家,为中科院改革指明方向

严东生的女儿严燕来教授回忆,父亲喜欢在饭桌上畅谈人生经历最得意的故事,回忆那些令他津津乐道、引以为豪、终身不渝、乐此不疲的事情,并且一般只在饭桌上和家人说,不对外人炫耀。除了他一生钟爱的科学研究之外,最让他念念不忘的还是他年逾花甲时完成的两件大事:一件事是中科院的体制改革,另一件事是中科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面向世界、打开院门。

是的,中国科技的改革开放,一定会记住严东生这个名字。在人们眼里,严先生不仅是一位大科学家,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科技组织领导人。在国家科技发展的各个时期,他多次直接参与了国家科技政策的制定。1956年,严东生作为材料学专家参加了由周恩来、聂荣臻、陈毅主持的我国第一个十二年科学技术长远发展规划的制订,与南京工学院时钧教授负责制订相关材料科学的规划。严先生还多次在座谈会上直抒胸臆、建言献策,义无反顾地走在改革的最前沿。

图说:1993年,严东生在香港理工学院 “科学发展与中国现代化”座谈会上作报告

作为中科院领导,严先生代表科学院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第一份中国科学院进行全面改革的汇报提纲。他竭尽全力,百事躬亲,深入到中科院所属各个研究所调研,从国家科技发展全局出发,策划制定了中科院进一步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严东生当任的年代处在中科院最艰难的转型期,面临的压力极大。到分院与各个研究所做科技体制改革报告时,严东生和秘书、司机轻车简装,从来没有秘书起草的文字稿,只有自己工作手册上的几条提纲,全部思路即席流出。

严先生长期科研、行政两肩挑,却都非常完满。他曾说,一个是定方向,重视战略规划;二是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地方。即使从中科院主要领导位置上退下,严先生还是没有停止对中国科技发展的思考和行动。他担任全国政协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与钱学森、钱三强、侯祥麟等一起为我国科学的发展献言献策。在一次座谈会上,严先生就指出,科学界里套话、客气话成堆。科学研究应该不讲客套话,成果验收时应直截了当列出创新和不足。严先生还在报刊、报告中就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关系、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组织科技攻关、研究所管理体制、科技与产业结合等方面提出许多深刻的思想和观点。

他是好丈夫,伉俪情深愿为比翼鸟

在同事和好友的回忆里,严先生与夫人孙璧媃的伉俪情深令人称羡。网球场上的陪伴,衡山路林荫道上携手漫步,不经意的温柔以对,总让人感动。

九十岁华诞时,他对未来充满希冀,还深情回忆起自己的十九岁。十九岁那年,严东生遇到了最初的爱情,也是一生的爱情——他的夫人孙璧媃是他化学系的同班同学。1943年,两人喜结连理,孙璧媃随丈夫来到唐山教书。抗战胜利后,燕京大学复校,化学系主任美籍教授窦维廉洁有几个赴美留学的奖学金名额,严东生和孙璧媃双双通过考试获得了奖学金。此时,两人已育有一女,孙璧媃腹中孕育着又一个小生命,权衡再三,她放弃留学,留下来照顾一双儿女和婆婆。

图说:1961年,严东生夫妇切磋学术问题

在严燕来的印象里,在天津塘沽港迎接父亲归国的是第一次见到爸爸。自己两岁时,严东生就赴美留学了,这一别就是四年。后来,严东生赴北京从事中科院管理工作,已是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和应用化学系首任系主任的孙璧媃也想调去北京,被严东生拦下了:“你有自己的事业,不能总为我牺牲。”

严先生和夫人都是古典音乐的“发烧友”。一家人总会在饭后欣赏几段世界名曲,然后分头伏案工作。只要没有出差任务,凡有欧、美、俄著名管弦乐团来沪演出,夫妻俩总会打扮得整齐优雅,愉快地挽手而来,在当时多数观众仍穿着随便进入音乐殿堂的情况下,这对专家夫妇颇有领风气之先的意境。

无论在上海的家还是北京的住所,邻居们都能见到一对每天都要携手散步的老夫妻。“璧媃,一起去散步吧。”“璧媃,来听这首曲子。”……严东生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呼唤爱妻时格外温柔。2014年,孙璧媃病重住院。那三个多月里,严东生每天都会到病床边陪伴爱妻,为她递毛巾、递茶水、陪她说话。每天都会留到深夜,被护士催着才回家。

在爱妻的追悼会上,严东生那句“璧媃,你先安心去吧,在那边等着我!不久我们就会再相见的”令到场者无不动容。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副所长、曾任多年严东生秘书、同时也是他亲自带教的研究生“关门弟子”杨建华回忆,师母走后,先生便常常发呆。2016年9月18日,因突发肺炎导致心肺衰竭,在医院坚持了八天八夜的严东生安详而温柔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去赴两年前和妻子的约定。

他是好老师,身正为范树立科研榜样

不止一个学生记得严先生是如何为他争取到了出国进修的机会,又如何千叮万嘱一定要回来为国效力。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施剑林研究员始终记得,在他留学德国期间,老师给他亲笔写了多封信件,除了讨论工作,还不忘嘱托按时回所,为祖国科研事业的发展尽力。如今,这些信件施剑林还一直珍藏着,严先生推荐出国的学生也都回来了!

在杨建华做博士论文期间,遇到问题向严先生请教,有时先生没空就会带回家。第二天杨建华发现,先生把自己的标点符号、英文大小写的错误都改了过来。这让杨建华非常惊讶,也让他从此养成了良好的科研和写作习惯。

图说:2007年,严东生受澳大利亚总领馆邀请出席宴会并致辞

严东生见谁都和蔼可亲,没有距离感,他的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起了榜样。严先生领导了许许多多科研项目,但最后的获奖名单,他的名字要么没出现,要么落在了最后。在杨建华印象中,学生们每次去探访他,先生都穿戴整齐。按理说见自己的学生没必要那么讲究,可他从不忽视。先生没有什么名牌衣服,20年前曾有人到所里推销衬衫,很多人买了五六十元一件的名牌,可老先生却只买了一件十几元的。

然而,严先生1996年一下子捐出了二十几万的积蓄,设立了“严东生助学奖学基金”,用来资助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研究生,特别是贫困家庭的学生。有一位同学当时拿到了3000元奖学金,为家里解决了一大笔生活学习的费用,感动得落泪不止。截至2018年,奖学金已发放68万余元,惠及学生200余名。

“陶瓷泰斗星天移,材料复性仍出奇。开路指向辟巧径,群徒益愤继遗功。”严先生辞世后,我国著名材料学家郭景坤院士这样写道。

新民晚报记者 董纯蕾 见习记者 郜阳

【严东生生平简介】

图说:20世纪80年代,严东生在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作报告

严东生同志1918年2月10日生于上海,籍贯浙江杭州。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理学院,1937年转入燕京大学化学系,1939年毕业留校任教,1941年获燕京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42年10月任唐山开滦煤矿马家沟耐火材料厂助理工程师。1946年9月赴美国纽约大学攻读研究生,1947年9月转入美国伊利诺伊大学,1949年5月获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陶瓷学博士学位。1950年2月,他中断博士后研究回到祖国。他参与组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化学与工学研究所,1960年2月任副所长,同年担任上海科技大学(现上海大学)硅酸盐化学与工学系首任主任。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6月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上海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上海硅酸盐化学与工学研究所所长、党委委员(同年7月兼任上海科技大学副校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1年5月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主席团成员、化学部主任。1982年4月任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同年8月兼任中国科学院基金委员会副主任)。1984年3月任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并被推选为中国科学院主席团五位执行主席之一。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严东生同志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奖6项、省部级奖项11项,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日本陶瓷学会百年国际奖、桥口隆吉基金奖、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MS晶体奖等。他曾担任中国化学会理事长,中国硅酸盐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与《科学通报》主编,亚洲各国科学院联合会主席,美国陶瓷学会杰出终身会员,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上海大学名誉校长。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