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科创 > 正文

浦江创新论坛上午开幕 揭秘关于未来的N种可能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马亚宁     作者:马亚宁     编辑:钱文婷     2018-10-30 09:45 | |

VCG21gic19119252.jpg

来源/视觉中国

  关于未来,到底有多少可能性?只有创新,才能给出答案。今天上午,正在上海东郊宾馆举行的2018浦江创新论坛,迎来200多位研究学者、科学家、企业家、政府官员以及外籍嘉宾齐聚一堂,共论“新时代创新发展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一场场激扬观点的创新风暴中,寻找未来的第N种可能。                    

  未来初现

  量子计算、无人驾驶、人工智能、克隆猴......这些曾经只存在于科幻世界的未来,已经轮廓清晰,近在眼前。浦江创新论坛上,来自各个领域的科学大咖们,道破有关于未来的诸多秘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陆朝阳带来了量子科学正在不断开拓的新疆域。当下,量子计算机处于从基础研究慢慢过渡到技术集成和集中攻关阶段。未来两三年,可以造出一台量子机器,在某些特定的问题上超越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接下来,量子模拟机可以解决一些重大经济问题,例如通过组合优化解决交通难题,用量子化学来研究新材料和机器学习;创造通用的可编程量子计算机是最难的一步,其难度在于高精度的操纵和对错误的纠正。

  目前,我国量子科学团队在这几个方面都有布局。“我们希望产生高品质和高效率的光子,并用光子体系演示量子取样技术,超越超级计算机。并且,我们超导领域布局实现量子模拟技术,主要用来解决材料设计以及最终的通用量子计算机难题。”        

微信图片_20181030093347.jpg

图说:2018浦江创新论坛  来源/主办方供图(下同)

  人工智能

  在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王延峰看来,人工智能时代并不遥远。目前我们正处在智能时代的初级时代:现在的人工智能,有智商,不够有情商;有计算能力,还不够会算计。在智能驾驶、语音、智能预想、安防等各个领域,有专长,但缺乏跨界的通才。面向未来,人工智能时代将真正带来脑力的解放。“在人工智能从弱到强的过程中,我非常看好两个领域:AI+医疗,它可以解决目前医疗面临的痛点,拓展人类生命的长度以及质量;AI+教育则拓展每个人见识的广度和深度。”

  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EPIcx实验室主任Vittoria Colizza预见:未来医学领域将越来越依赖大数据,每年产生的数据量是过去历史上数据量的总和,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的作用将越来越大。如果将如此大的数据充分利用起来,可以更好地对传染病等疾病进行检测。美国西北大学物理与天文学教授Adilson Motter则对自动驾驶的未来充满期待,“汽车的自动化驾驶很快就要实现。在未来,汽车可能和现在长得不太一样,会有不断增强的科技和创新让汽车变得更智能。”要实现这一愿景,科学技术和汽车之间的交融发展十分重要。

  青年力量

  上海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创新之城、历来包容青年、依靠青年、成就青年。上海相继推出各类人才政策等,加快打造全球性的人才高地;上海建立健全青年发展的普惠性政策措施,激发青年人才的能量;上海先后出台一系列利好科技创新的政策法规,大科学装置,先进仪器设备不断完备,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深度优化,成为全球科学家最向往的中国城市,国内青年研究者的理想之都。

微信图片_20181030093400.jpg

图说:科技创新青年造就者圆桌峰会

  今年的浦江创新论坛首次增设科技创新青年造就者圆桌论坛,这场特别论坛邀请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青年科学家、青年创新创业先锋,共话未来科技创新趋势,青年人才成长之路等议题,是青年人才展现才能的难得舞台。犹如一首青春序曲,西湖大学副校长仇旻,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AI研究院副院长魏思等一批45岁以下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青年科学家、创新创业先锋作跨界交流。

  浦江创新论坛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指出,充满着未来畅想的青年特别论坛为浦江创新论坛注入新的活力。“梦想需要激情,理想需要搏击,青年的声音是时代的最强音,青年的创新将给未来的无限可能。”

  与此同时,本届论坛及时响应世界各国创新发展的新关切,紧扣我国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三天里,论坛主要内容由“1+4+11”组成,即1场开幕式暨全体大会,4场特别论坛,以及11场围绕创业者、区域、金融、政策、产业、未来科学、文化等不同主题的专题论坛。

  其中,重点依托区域(城市)论坛,邀请主宾省广东省共同参与,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两大区域发展,通过高层对话和交流,探讨区域创新发展如何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促进创新资源集聚和高效流动,积极为中国乃至世界创新发展注入动力。论坛上拟签署《长三角地区加快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战略合作协议》,发布《构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地 推进长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协同的合作倡议》和《长三角氢走廊发展规划白皮书》。

  新民晚报记者 马亚宁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