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科创 > 正文

“机器助教”来了,老师和学生如何和它相处?且听“全球机器学习之父”等怎么说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陆梓华     作者:陆梓华     编辑:任天宝     2019-08-29 19:53 | |

图说:人工智能助力教育现代化 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 摄(下同)

  “如果说以往的教学主体是老师和学生,那么,随着AI技术的发展,教育的主体还应该包括辅助学习的智能机器。”在今天下午举行的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人工智能助力教育现代化”主题论坛上,几乎所有的发言嘉宾都指出了这样一个事实——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不受场地、时间局限的“机器助教”将为未来学习赋能。

  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朝晖认为,“学习2.0”将重塑教和学的关系,不断构建教与学互动的新空间,引起学习中心转移,形成人机共生的学习环境。“机器助教”究竟能教什么?帮助学生做更多的题,更快更准做题?对此,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丹·施瓦茨(Daniel Schwartz)给出了否定答案。在他看来“答对了”并不是唯一重要的事情”,通过不断给出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不断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才是拥有大数据分析能力的“机器辅导师”有别于“真人辅导师”的价值所在。“(机器助教)可以根据学生的特质,决定下一题是提高难度系数,还是放他一马,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 Dan Schwarz强调,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人们生成适合信息时代学生的全新教学模式,而不是将旧的教学模式自动化。在他参与的一些案例实践中,“机器助教”可以在课堂上默默记录教师和学生的发言,分析课堂究竟是老师“一言堂”,还是能够给予学生充足的表达空间;它也可以躲进谷歌眼镜帮助自闭症患儿,读懂陌生人每个表情背后的情绪。

  被称为“全球机器学习之父”的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汤姆•米切尔(Tom Mitchell)正带领团队通过“松鼠AI系统”,探索实现大规模的个性化教育,并在中国积累了200万学生数据。“AI不是用机器人代替人,而是辅助人,为学生定制一套智适应辅导系统,因材施教,通过积累的大数据资料,利用计算机算法,打造更优化的辅导战略。” Tom Mitchell说。在设计个性化教学方案的过程中,除了试卷成绩,将有一些颗粒度更小的向量,帮助机器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特质,例如发现学生的思维路径,尝试运用计算机视觉,评估学生是否感到疑惑或者紧张,学习时的心理状态等。

  “这学期,我们将有10门课采用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教学,我们也将打造无人值守的实验室。”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杨宗凯介绍,新学期开始,该校的课堂上将第一次出现“虚拟教师”。这样的尝试,不仅是教学流程的再造,也对学生提出了“知识为基,能力为先”的新要求,更促使学校对教师能力进行重塑。然而,杨宗凯坦言,随着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渗透越来越深,“越做心里越慌”,AI应用导致的数字鸿沟的加大,以及潜在的数据安全问题,都应引起重视。

  上海市副市长陈群、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出席本次论坛并致辞。

  新民晚报记者 陆梓华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