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科创 > 正文

当科学在上海遇见艺术 这场年终特别派对别样“演绎”海派创新活力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郜阳 马丹 董纯蕾     作者:郜阳 马丹 董纯蕾     编辑:易蓉     2019-12-29 10:41 | |

1夜景.jpg

图说:夜幕中的科学会堂 俞奕 摄

南昌路上,坐落着上海现存规模最大的单体法国文艺复兴式建筑——科学会堂。走进这“科技工作者之家”,有的人感叹欧式地毯在柔和灯光照射下营造出的年代感,也有人醉心于一二楼间的彩绘玻璃,仿佛那是通往科学圣殿的大门……理性却不乏浪漫的科学、感性而不失严谨的艺术,在这座建筑里交相辉映。

12月27日,新民科学咖啡馆暨克勒门文化沙龙岁末特别专场在科学会堂举办,主角正是科学和艺术这对“好兄弟”。在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眼里,“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科学家在研究可见或不可见的外部世界,艺术家则在探寻每个人隐秘的内心世界。

这场科学与艺术的年终“派对”里,我们与科学大家一起品味与鉴赏文化艺术,也和众多艺术家共同拥抱科学。

2全场.jpg

图说:这是一场令人沉醉的科学与艺术“派对” 季俊辉 摄 

 品画 

一千多年前的某个白天,天空中突然出现一个如鸡蛋大小的星体,其亮度缓慢地减弱,在21个月后变得难以观测。这段在《宋史》中的记录通过画家李可染的妙笔,成了“同步辐射光应用”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招贴画。画中,一牧童扶膝席地而坐,仰望天空中一颗星爆发出的耀眼光芒,寓意中国当代年轻科学家将崛起于现代科学的前沿。

这幅作品的诞生,缘起生活经历、研究领域都截然不同的两位大师的相遇。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每年都举办国际科学学术会议,参与者不仅有世界一流的中外科学家,而且每次会议都会邀请艺术家根据会议主题发挥作画,李可染、吴作人、华君武、吴冠中、常沙娜等都收到过邀请。1988年,李政道登门拜访李可染,请他为“同步辐射光应用”国际学术研讨会作一幅主题画。交谈中两人发现,彼此对科学与艺术的认识不谋而合:科学与艺术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其追求的目的是真理的普遍性。“在上海张江正在建设世界先进的光子科学中心,未来将使我国光子科学走向世界前沿。”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沈文庆兴奋地表示。

3沈文庆.jpg

图说:中科院院士、核物理学家

沈文庆 (郜阳 摄)

“自然界对称与不对称原则的揭示,与美学中对称与否的原则完全相似。”他指着一幅吴冠中的画作侃侃而谈,“对称美,不对称美,还是对称中含有不对称美,这是科学课题,也是艺术课题。”

沈文庆说,要在科学上有所成就,必须是个“性情中人”——科学和艺术的共性是求真,只有抛去一切浮名,真正投入自己的领域,才能称得上科学家和艺术家。对此画家林明杰颇有共鸣,他还指出,科学和艺术有另一个共同点:不断地突破我们思想的惯性。

 赏乐 

“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中科院院士、建筑学家、同济大学教授郑时龄这样开场,“也有建筑师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音乐就像造房子般,增加房间和窗户,两者都有一种无限的开放性。”

4郑时龄.jpg

图说:中科院院士、建筑学家

郑时龄(马丹 摄)

比如,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便一是座典型的“建筑乐器”,它也是国内第一个建在弹簧上的“全浮建筑”。这座世界级音乐厅的神奇魅力,在于能够带给观众在视听感官上极佳的体验——通过专业的声学规划和剧场设计,无论身处演出厅的哪个方位,感受到的声音效果几乎一样。“正在建造的上海大歌剧院,将拥有大中小三个歌剧厅,会根据不同演出内容设计混响时间。建筑便是这样包含着各类科学技术。”郑时龄介绍。

再比如,外滩,上海人最熟悉的建筑群,夜幕中“穿”上高科技声光电的“盛装”,也给了青年钢琴家罗威充沛的作曲灵感。还记得那个在朋友圈“刷屏”的浦江光影秀短片吗?他现场演绎了其中的配乐——一首建筑音乐之诗。

说起科学家与艺术的缘分,你或许会想到爱拉小提琴的爱因斯坦。这位著名科学家的一句话对郑时龄触动颇深。“如果没有我爱因斯坦,还有有人得出某种形式的相对论;但是没有贝多芬,人们就听不到第九交响曲了。”

作曲家陈钢在新民科学咖啡馆第二次为观众奏响《梁祝》。他说,这场活动的主题“仰望星空”是真正科学家、艺术家心中的目标,只有仰望星空才知道宇宙和灵魂的本真。

 读诗 

科学和艺术是由人的左右脑分别控制,这种说法有没有依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神经生物学家、复旦大学教授杨雄里给出了答案。“脑的不同区域负责的功能不相同,某种意义上说左右脑之间有分工。”杨雄里说,“但像语言和思维功能,是左右半脑共同负责的。”他举例说,“说什么”主要是左脑实施,“怎么说”则是依靠右脑,一个人生动地表现自己一定是左右脑协同的成果。

5杨雄里.jpg

图说:中科院院士、神经生物学家

杨雄里 (马丹 摄)

杨雄里告诉观众,自己年少时就喜欢俄罗斯文学,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对他影响深远。“小时候看中文版,到了大学读俄文版。1997年我第一次访问俄罗斯时,还在列宁格勒买了这本书。”杨雄里回忆。

文学的力量始终陪伴着杨雄里,时至今日,他在闲时还会写一些散文。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除了母语汉语,他还会法、俄、日三国语言。“派对”现场,他与上海电影译制片厂著名配音演员、译制导演曹雷还用中、俄两种语言朗诵了莱蒙托夫的诗《帆》的节选,其中的中译文是杨雄里为此次活动亲自翻译的。随后,当曹雷用磁性的声音温柔而不失坚定地念起大家耳熟能详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全场都被其中的执着深深感染。

 听戏 

你能想到吗?中国工程院院士、病毒学家、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闻玉梅曾差点儿走上梨园之路。童年时在北京,闻玉梅陪着外婆经常听京剧,优美的曲调、丰富的表情,让她深深陶醉。回到上海后,只要有京剧演出,闻玉梅必定不会错过。

6闻玉梅.jpg

图说:中国工程院院士、病毒学家

闻玉梅(马丹 摄)

闻玉梅的父母是留美医学博士,他们希望女儿走上相同的道路。没曾想,年轻的闻玉梅提出,自己的梦想是华东戏曲学院。尽管被吓了一跳,开明的母亲还是尊重了她的选择。17岁的闻玉梅兴奋地去报名,却因没练过“童子功”而被拒之门外。“妈妈觉得我太痴迷京剧,后来为我请了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教我唱戏。”回忆起那段经历,闻玉梅很感激母亲。

其实,她的谭派老生唱腔还是颇有几分专业素养的,现场观众都希望闻院士能来一段。“我大学的微生物打分是5分,是闻院士签字的呢!”杨雄里说,“我知道闻老师还能唱,您为我们来一段吧!”

“两国交锋龙虎斗,各为其主统貔貅。 管带三军要宽厚,赏罚中公平莫要自由……”在“学生”和现场观众的请求下,闻玉梅即兴表演了京剧《失街亭》选段,苍劲醇厚的嗓音让观众连连叫好。

著名京剧学者、剧作家翁思再介绍,京剧现在正用“两条腿走路”,其一是古色古香、原汁原味地保护它;另外则是在科技的引领下与先进文化结合来发展。

8.jpg

图说:科学大师与艺术大咖“神仙对话”意犹未尽 郜阳 摄

7心花怒放.jpg

图说:林明杰为本次活动创作的画《仰望星空 心花怒放》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新民晚报社、上海克勒门文化沙龙艺术中心、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共同主办。著名演员赵静、著名歌唱家王作欣、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夏慧华等也为观众奉上了精彩表演。作为科技工作者之家的科学会堂,迎来如许艺术家,与科学家“神仙对话”,这个灵感四溢的下午,仿佛也预示着科创与文创的频频携手,将给上海的未来注入怎样的创新活力。

新民晚报记者 郜阳 马丹 董纯蕾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