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科创 > 正文

复旦脑科学研究院赵冰樵课题组发现改善脑卒中后神经功能障碍新方法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易蓉     作者:易蓉     编辑:钱文婷     2020-05-22 10:19 | |

 

图说:脑卒中引起中性粒细胞跨越血管壁,并在脑组织中产生大量的DNA结构NETs(H3Cit),后者是抑制脑内血管新生和重塑的重要分子。来源/科研团队供图

新民晚报讯(记者 易蓉)脑卒中患者多数会留有半身不遂和言语困难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如何改善脑卒中后神经功能障碍,一直是困扰国际医学界的一个难题。近日,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赵冰樵课题组在脑卒中后神经功能修复的研究取得新进展,发现抑制卒中后脑内血管新生和重塑的重要分子,可能为脑卒中后神经功能障碍的治疗提供潜在的药物靶点。

传统认为,中性粒细胞可通过形成细胞外诱捕网(NETs)来对抗外源入侵的病原体。细胞外诱捕网是以核内或线粒体内DNA为骨架,负载蛋白酶和水解酶组成的网状结构。赵冰樵研究团队发现脑卒中引起脑内和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产生大量的NETs,然而其对脑损伤并无保护作用。研究人员通过深入研究,阐述了中性粒细胞NETs是抑制卒中后脑内血管新生和重塑的重要分子;采用中性粒细胞选择性清除、DNA酶、PAD4基因敲除和药物干预等多种方法和手段,进一步研究证明抑制NETs产生或促进其降解,都可以有效促进脑卒中后的血管新生和功能重塑,并改善受损的神经功能。

相关研究成果日前以“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损害脑卒中后血管新生和功能重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released by neutrophils impair revascularization and vascular remodeling after stroke)”为题,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博士生康黎静、余慧林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赵冰樵教授、范文英副研究员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