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
街镇报: 天平家园鹤翔航头朱家角古镇泗泾 今日九星宝山社区璀璨徐家汇定海家园科瑞物业湖南社区健康枫林今日虹梅今日练塘龙华社区曲阳社区庙行之声北站社区江桥报太平家园嘉兴天地美丽顾村和谐盈浦金泽报道康健社区走进广中川北印象重固家园今日佘山永丰社情友谊社区今日张江今日真如宣桥之声岳阳家园宜居东明新车墩报今日宜川九里亭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教 > 正文

复旦大四学生江熹霖:最会长跑的“罗德学者”

图说:奔跑的学霸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中国大陆只有8个大学生获过有“本科生诺贝尔奖”之称的罗德奖学金,两个来自上海,江熹霖是其中之一。除了令人瞩目的“罗德学者”身份,他还是“复旦学霸”和“长跑冠军”。其实,他的故事比这几个闪亮标签精彩得多。

  意料之外地,采访从一场争论开始。

  江熹霖是典型的理科生。先认真听完对方观点,再以“我觉得未必”反驳,辅以“举个例子吧”论证,逻辑清晰,理据分明,像是从学术论文里摘出来的分析句式。

  “我觉得文科生的大学生活未必比理工科学生轻松。举个例子,跟一个做投行的同学打网球时,我问‘投行主要做什么’,他说‘跟人打交道’;我问这有什么价值,他反问,滴滴收购Uber有价值吗?多少人能有丰富人脉和交往能力足以促成这件事?”

  复旦民间校训叫“自由而无用”,难免滋生出“游手好闲不学无术”的解读,文科专业尤甚。理科生江熹霖却不认同,笔者一句“文科比理工科要水”,被他驳斥得干脆利落。

  这不是他第一次系统思考“文理之别”。申请罗德奖学金之前,他研究过入选者的专业构成,发现政治、语言相关背景优势明显。就读于生命科学院、简历上尽是科研的他,没抱太大希望。

  经历多轮选拔,生活依旧平静,他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来应对这学期选修的14门课、29学分。多数毕业班学生整年学分不到20分,而江熹霖用本专业外的课程填满了大四课表。为了在计算生物学方向走得更远,他零基础地选修了数学学院的一系列统计学课程,不惜“被一群大牛碾压”。

  3天后,江熹霖在上课路上接到电话,一听到“有点奇怪的英语口音”,便明白了。罗德中国奖学金全国秘书长Simon Rabinovitch开门见山:“Good news(好消息)!” 

  电话这头,江熹霖的第一反应是:终于可以安心准备期末考试了。 

图说:大家都笑对镜头时,江熹霖用独特的视线抢了戏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成功秘诀 要靠运气

  与好消息同时抵达的还有严格规定。罗德奖学金中国组委会要求4位入选者在官方消息统发以后再对外发声,且不得私自接受媒体采访。

  江熹霖理解这个规定。一年前,罗德奖学金项目首次进入中国大陆,引来万千媒体关注——全球每年1.2万人申请,录取率仅0.7%;帮助学生去牛津大学学习,培养未来领导者;诞生过40多位国家领导人和1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

  中国大陆首批入选的4个年轻人,顿时成为备受追捧的优秀范本。聚光灯只投射出他们共有的名校出身和辉煌履历,却隐去了光鲜形象背后的心路历程和独立思考。

  罗德组委会显然更看重后者,希望停止对“精英主义”的过度关注。今年,面对众多约访媒体,江熹霖的姿态始终不卑不亢。

  几乎所有人都在追问“成功秘诀”,他重点强调了幸运。无论是刚结束的罗德学者选拔,还是大一入选复旦每届仅30人的“思源计划”,他总结说,是“实力”让自己入围,但最终还靠“运气”。“真的就像随机摸球。每个候选人都很优秀,看缘分吧。”谦虚中不乏自信。

  同时他清楚每家媒体想要什么。学生记者想听学业生活,社会记者对家庭教育更感兴趣,“行,根据你们的宣传需要来。”他充分配合。

  他与校园记者感同身受地讲述每个大学生都会经历的迷茫。刚进大学,精力几乎被全面开花的学生工作、社团活动、长跑训练分散殆尽,但仍要求自己保持好成绩,甚至还想尝试自主创业。从那段“贪心、什么都要”的时期,走到目标唯一且清晰的阶段,他花了一年半。

  而面对社会记者时,江熹霖更多谈及普通家庭条件与宽松成长环境。从青岛不知名的学校一路升入复旦,父母从来没有替儿子做过一次选择。济南外国语学校省招班考试,他全省第八,选高中时父母让他自己决定,他就选了好朋友的学校。高中毕业,他又“拒绝”了香港大学的邀请。

图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再度成名 有点“傲娇”

  他的娴熟应对,得益于两年前的首次成名。那时他刚升入大二,在500余人的自然科学试验班里成绩第一,又有市大学生锦标赛1500米冠军加身,成为当年复旦大学奖学金颁奖典礼开场视频的主角。媒体报道铺天盖地,称呼他“奔跑的学霸”。

  如果你的记忆力够好,应该会记得,“门萨女神”张安琪也是在复旦奖学金颁奖典礼上被发掘的,比江熹霖早了一年。与习惯“造神”的媒体打交道,曾让他颇有微词:“最后文章发出来,我说的话他们一句都没用。”

  那次成名,也促成了他思想的重要转折。众声喧哗里,他想:“活着,好像不能就为了那么点事儿。”

  哪点事儿呢?一个志在科研的理科生,大二便早早选定导师、踏入实验室,是最稳健的方式。江熹霖很早就确定要走科研道路,又逢扬名之时,不少优秀导师抛来橄榄枝。他心里突然就涌上来一股子叛逆劲:我为什么都要听你们的?我喜欢生物,但不代表喜欢做实验,不进实验室你们能把我怎么样?

  回顾两年前的心思,江熹霖用了“傲娇”二字形容。他一直在跟自己的傲娇性格作斗争。一方面,他意识到这是缺点,尤其当自己无法抑制某种优越感时。比如期末刚考完,室友在讨论哪些题目难到逆天,他在一旁忍不住插嘴:“书的第几章不是讲过吗?”

  “其实没必要说。这是很不好的习惯,所有人都讨厌。”江熹霖屡屡提醒自己要改。

  但另一方面,傲娇又能成为一个优点,表现为对他人意见不全盘听取,而是批判性接受。比如当年毅然退出生物实验室。“如果当时选择留下,无非是不想让别人觉得我知难而退。但自己的生活何须被别人的看法所控制?”

  这番叛逆举动,在他嘴里风轻云淡。但在同班同学眼中,公然抵触实验,很少见。“不过他数学功底很好,所以能从统计领域切入,也是不错的选择吧。”旁观者清,当局者江熹霖一开始却远没这么坚定。

图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当交换生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找一件事 全力以赴

  他经常提到的那段迷茫,便是发生在彼时。深陷过多课外事务分身乏术的江熹霖,终于想明白一点:把愿望清单里最重要的前三件事做好,已难于登天。对自己少提一点要求吧。

  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一个人全力以赴做完某件事后,就会情不自禁地放松,很难再高度集中精力去做好另一件事——这是你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比如,为了起床,你可能已用掉了全部意志力,那么在其他事情上必然会松懈,因为会超出你身体的承受范围。”江熹霖一如既往地清晰论述。

  既然只能做好一件事,那就看看要做什么。

  他反复向自己确认:没错,是要学生物、做科研的。这种执念很难找到确切根源,也许因为小时候抓虫子很开心,在喂养螳螂、小鸡、乌龟、松鼠、蜥蜴中觅得了童年之趣;也许因为爷爷是医生,耳濡目染间觉得治病救人超级帅,但又不喜欢坐诊、与病人接触,宁愿去研究更基础的生物学;又也许,只是因为从初中接触生物开始,他总是无师自通地考得很好。

  有学弟向他求助:“我不想做科研,但也不知道干什么。”江熹霖问:“你想赚钱吗?想。那就拼尽全力往金融方向靠呀。这有什么羞耻的?你觉得什么最有意义,就去做。切记要全力以赴。”

  听起来很鸡汤,但江熹霖真的会将这种“本真意义”当作信仰。他觉得,那段迷茫必不可少,因为总得经过一段低迷时期,才能找到自己所追求的本真意义——那件让你最开心、感觉最舒服的事情。这之后,动力无穷。

  如果你想窥探江熹霖“成功的秘密”,他已如数奉上,欢迎借鉴。

图说:在湖北神农架实地采摘植物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五地来回 道阻且长

  接下来的一年半,江熹霖辗转云南、广东、湖北、美国、新加坡,寻找让自己“真正热血沸腾”的本真意义。正是这段寻寻觅觅的经历,无心插柳地搭就了他简历上极恢宏的骨架。

  这令他感觉惶恐。“看起来我像个投机主义者。别人看到我简历会觉得:这小子到那么多地方调研,肯定家里很有钱,早就冲着申请罗德奖学金的目标去准备。”

  他更愿将此视作“渐变的过程”,见闻和想法不断累加,为心里那一点飘忽不定的火苗添柴加火,直到它强大至足以穿透眼前迷雾。

  江熹霖随“思源计划”去云南永平支教。目之所及的贫富差距,令他觉得幸运无比。同样的天赋、对等的努力,就因为降生在不同地方,人生轨迹便相去甚远。

  在美国参加亚裔青年会议,亦是“思源计划”培养方案的一部分。与未来的美国政治家们讨论亚裔生存空间时,江熹霖敏锐地察觉到,东西方思维在本质上的差异。

  “比方说,对领导力的定义。在中国,一个领导必须先在本领域做到行家里手,领导力只是锦上添花;但美国人觉得领导力是完全独立的能力,一个领导可以别的什么都不会,只有领导力足矣。”

  这个思考很应景——至少解释了为什么大部分中国人无法理解,美国民众会将在政治上完全不专业的特朗普,选为新一任总统。

  江熹霖发现,自己对这种“认知割裂”与“文化差异”,比较包容。在亚裔青年会议上,主办方安排成功华人演讲,同行的中国学生里,有几个吉林大学的同学觉得那个环节很无聊:为什么要安排一群基督徒来给我们传教?

  “没错,他们都信基督,但我能分辨出他们想传达的真正意思。华人在美国地位普遍不高,这些成功人士无非想用团结和自信,鼓励更多华裔一起发声,争取政治权利。”如果无法调整思维以适应差异,就会产生跨文化的误解。

  而在深圳广州参访高新企业,在湖北神农架实地采摘植物,在旧金山硅谷手捧硅片……面对高科技、面对大自然时,他终于有了“心跳加速”的瞬间。

  漫长的探索之后,江熹霖终于决定,计算生物学是值得全力以赴的方向。

图说:在硅谷的创业者学校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不断进阶 如有神助

  行内人方知这个决定有多艰难——计算生物学需要扎实的数据科学、编程语言基础,但复旦生科院并没有开设这些课程。怎么办?

  从头来过。大三下,江熹霖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当交换生,直接照着统计系的课表选课。零基础加全英语环境,修读难度可想而知。

  同行交换生出发前热烈策划游玩攻略,而孤独的江熹霖申请住在离校最近的学生公寓里,是楼里唯一的中国学生,每天一个人上学,一个人吃饭,独来独往。

  可他天性并非如此。复旦同学讲起他,脱口而出都是“靠谱热心的班长”;“思源计划”里的小伙伴,都昵称他“大宝”,对他在广州调研时深夜带一群人走街串巷吃到一煲海鲜砂锅粥的奇妙经历念念不忘……

  “也挺好,有了很多时间发呆。”

  “发呆”是谦辞。事实上他在新加坡选修了5门课,还加入了学校最高产的一个课题组。江熹霖被工作狂的氛围感染,从为博士生打下手检查图像开始,一路进阶到能独立推导复杂的机器学习算法,终于迎来了“质变”的瞬间。

  “我记得很清楚,4月末的一天,突然感觉眼前的数学文献不再模糊,和生物学的关系变得清晰了。”

  他乘胜追击。交流学期结束得比国内早,他在网上留意到纽约大学全额资助的一个项目,恰好与自己的研究方向对口,立即写邮件申请。马不停蹄地从新加坡飞到纽约,师从美国科学院院士David Heeger。

  一开始,David对这个中国本科生的期望值并不高;但当江熹霖提前八周就完成了原有任务、开始探索自闭症患者神经活动的统计学特征时,他被震撼了。

  一天下午,江熹霖与实验室同伴讨论尝试搭建神经模型。在小黑板前写写画画近3个小时后,灵感从天而降。他们找到了解决办法,“简直有如神助!”江熹霖连连感叹,并迅速将讨论成果发给导师,等到的回复是“我的天哪!”项目结束回到复旦,他参与搭建的模型仍留在美国,反复验证新出现的问题。

  他期待有一天,自己站在新闻发布会的现场,向全世界宣布,他研发的方法彻底解决了某个病症,同时,他开的药企上市。

  “那是我此时此刻,能想象到的人生巅峰。”

图说:江熹霖直言自己没什么艺术细胞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诚实坦荡 不惹人厌

  江熹霖不隐藏对成功的渴望。“我不忌讳把成果拿出来炫耀,只要是好事。”想了想,他又补充说:“我也很享受在过程中,受到别人的监督和批判。”

  申请罗德奖学金之前,他已通过校际合作项目,进入耶鲁大学博士项目的最后一轮审核。罗德晚宴上,评委老师问:“你为什么想来牛津?美国不是也有很多好学校吗?”

  江熹霖坦陈:“对呀,其实我也在申请美国的学校。”

  没几个人敢这样实话实说,他想借此表达,“罗德学者”的身份,能让自己在科研路上不断反思,至少会带来监督力量,提醒他不要为了发几篇论文、谋一个教职而去做一些意义不大的事。

  果然,在晚宴第二天的面试环节,有评委老师问:“你为什么觉得牛津比耶鲁好?”他有备而来,答得圆满。加上他“申请罗德没抱希望,所以没必要孤注一掷”的理由诚实中肯,江熹霖发现,对待“非常狠”的问题,坦荡是最好的应对。

  也有评委问,你的简历看起来太完美了……他答:对,那是因为简历隐藏了所有缺点。

  在认识到“诚实”的重要性以前,江熹霖也曾为人际交往忧心忡忡,甚至怀疑自己情商有问题。“如果你是我,成绩常年第一,上课喜欢质疑老师,还有一个全上海没几个人能跑过的体育项目,你要怎样让别人不讨厌你?”

  他试过刻意去谦虚。别人夸他“绩点怎么那么高”,他秒回“哪有你厉害”,结果却没有任何改善。是啊,既然自己能一眼看穿别人膜拜里的酸味,别人又何尝看不出自己伪装低调呢?他逐渐变得诚实:“因为我学得很认真,也比较擅长考试吧。”

  这般真诚,至少能让他自己好受些。但仍有身边人将他的张扬解读为狂妄,他难受,又不想虚伪,只好降低为人处事的目标:别人不讨厌我,就很好了。

  更本质的一点,“我是练长跑的,竞技项目就是拼上去,很直接。”

图说:参加上海马拉松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好胜爱拼 性情中人

  除此以外,江熹霖性格里的好胜、拼搏和坚持,都和长跑有关。

  去年他作为队长参加了国际工程学遗传大赛,准备时足足翘了三个月的课,最后拿了银奖。外人看来尚可的成绩,他视作大学最重的惨败,“当头棒喝”。“我确实很想赢。当年练跑步,就是因为想跑赢两个田径特长生。玩命练,练到最后把他们都比下去了。” 

  全力以赴是运动员的基本素质。尤其是长跑,最后百米,哪怕只剩一口气,也要尽全力冲刺。“无论领先落后,都得拼。所以你看我跑步时冲刺的照片,永远是一张苦瓜脸。”

  这学期他鼓足勇气选了一堆数学学院专业课,天天浸淫在《数学分析原理》和《实变函数论语泛函分析》中,上课时却还像听天书。当惯了学霸,第一次折腾到毫无优势的领域,他发奋用功,依然心虚,却还是咬牙不言弃。“就像长跑时,你也不知道用时多久,比平时好还是差。但还是得跑啊。”

  “我这样讲,会不会给人一种误解,似乎只要去练长跑,就能磨炼意志,培养好胜心?”他自己也说不明白,究竟是长跑塑造了他的性格,还是他的性格天生适合长跑。

  初中接触长跑前,他就很执着。小时候拆家里收音机装不回去时,他能原地摆弄八九个小时,直到成功装回。后来入选长跑队,教练也是看上了他在体育课上超出身体极限还不肯停步的劲儿。

  如今,自习室和田径场仍是江熹霖每日必到之地。跑上8000米,久坐酸痛的颈椎会舒服许多。课上,他习惯将手机调到飞行模式,不到下课绝不分神看一眼。他不打游戏,晚睡晚起,会跟女朋友去看双年展,但直言没什么艺术细胞,看不太懂。

  他嫉恶如仇,地铁上看到有人跟老人抢位,他能指着别人鼻子骂。有时在网上看到一些哗众取宠的文章,却阅读量惊人,他想不明白:为什么八卦和谣言,永远比科学和真相传得更快更广呢?“有时候课题细节讲得稍微不那么严谨,是不是也会有更好的效果?”

  江熹霖又陷入了思考之中,其认真程度不亚于解一道函数题,做一个生物实验,或是跑一程马拉松。

  新民晚报大学版学生记者 陈曦(复旦大学)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

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
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
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
微信号:xmwb1929

有用、有益、有趣

街谈巷议微信
微信号:xinminwangshi

街头访谈,麻辣点评

今日热点
发布评论
您还能输入300

版权声明:

• 在本网站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美术设计、程序及多媒体等信息,未经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获得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的,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使用时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民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新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22899999  传真:021-62677454

邮箱:稿件处理  处理时间:9:00—16:00

【街谈巷议】无性别公厕你会去吗? 市民:创意支持 尴尬难免 2016-12-01 09:10
聚合
生活在上海 生活在上海

这里,有土生土长的本地上海人,有来自国内各地的新上海人,有不远万... [详情]

豪华品牌遥控车匙大集合 你最喜欢哪款? 豪华品牌遥控车匙大集合 你最喜欢哪款?

汽车遥控钥匙作为连接车主与爱车之间的重要工具,无论实用性还是设计... [详情]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新民地铁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友情链接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少儿英语教育论坛|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陆家嘴金融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0900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